“媽媽,武漢的病毒那麼可怕,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從四面八方趕去?”“媽媽,爲什麼我們要在網上學習?什麼時候才能重回學校?”面對孩子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回答?2月28日,重慶市人民小學一年級六班王玥涵的媽媽創作了詩歌《春的約定》和女兒一起朗誦,讓孩子明白和感受眼前正在經歷的一切,在家長羣熱傳,家長紛紛點贊。


這首詩歌全是用問答的形式來創作的,讀起來朗朗上口:

“媽媽,武漢在哪裏?”“孩子,武漢在祖國的中部,那裏有燦爛的櫻花,好喫的熱乾麪,有雄偉的黃鶴樓,還有美麗的東湖。”

“媽媽,武漢的病毒那麼可怕,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從四面八方趕去?”“孩子,中國是個大家庭,不管誰遇到困難,親人們都會守望相助,不離不棄。”

“媽媽,爲什麼放假我們還要在網上學習?”“孩子,只有不斷努力學習,才能懂得更多的東西。”

……

“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學校?”“在陽光下微笑,在春天裏擁抱!……讓我們懷揣着希望,共赴春天溫暖的約定!”詩中,媽媽用淺顯直白的語言,將正在經歷的疫情娓娓道來。


王玥涵的媽媽郝爽是江北區華新村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員。“這首詩其實是這段時間以來孩子在家裏生活的真實記錄,這些問題,也是她常常在問我的。”郝爽說,春節以來所發生的一切,讓孩子產生了無數的疑問。比如,自己從春節到現在一直在上班,每天回家喫飯要分餐;當醫生的舅舅出發去武漢一線支援了。

“看了新聞她就問我,疫情是什麼?武漢的病毒那麼可怕,舅舅和那麼多人去武漢的醫院,他們不怕病毒嗎?甚至爲什麼要在家裏上網課,她一開始有點不願意。” 郝爽說,每當女兒有這樣的疑問,她都會盡可能用小朋友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方式,耐心地給她回答和引導。

前幾天,郝爽受到一幅漫畫“爸爸說”的啓發,便打算用對話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寫出來,給孩子做榜樣。女兒太小還不會寫作文,於是,她想到了一起創作詩歌,讓宅在家裏的孩子明白和感受我們的國家正在經歷的一切。

創作出來之後, 她還和女兒一起朗讀背誦了這首詩,“她聽了之後觸動很大,對整個疫情的事件印象更深刻,也慢慢了解了媽媽、舅舅還有很多醫生、警察叔叔他們爲什麼不能呆在家裏,自己在家裏的學習也變得積極了。”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秦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