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2月10日電 題:青海化隆等多地推“移風易俗”結婚彩禮最高減一半

中新網記者張添福

小兒子19萬元的婚娶彩禮,最終,雙方約定成8萬元,這讓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巴燕鎮下地灘村的李吉勝喜笑顏開。

李吉勝9日對中新網記者說,五年前,大兒子婚娶彩禮是16萬元,結婚總共花了18萬元多,“我們平時在外打工,一時湊不上這麼多,還跟別人借了5萬多。”

而今年,李吉勝的小兒子到了適婚年齡,剛開始,女方提出19.6萬元彩禮,之後,雙方一步步商量成16萬和11.4萬。

“其實,19.6萬元的彩禮錢在我們這裏還不算高,要真這樣,我們又得向親戚朋友借一大筆錢辦婚禮。但爲兒子操辦婚事,這是當父母的‘任務’,不得不辦。”李吉勝苦笑說,來年,只能繼續打工還賬。

而如今,就在李吉勝一家準備“忍痛接受”之際,他們趕上了該縣推出的移風易俗樹新風活動。

據中新網記者瞭解,12月6日,化隆縣官方發出推進移風易俗倡導婚喪嫁娶文明新風的指導意見,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宜小辦”,切實減輕人情消費負擔,遏制“因婚返貧、因婚致貧。”

化隆縣規定,回族等少數民族羣體婚娶彩禮不超過12萬元(含首飾等所有附屬費用),漢族不超過10萬元,婚禮隨禮原則上每人不超過100元。

上述指導意見在該縣微信公衆平臺“微化隆”甫一發布,便在民衆微信朋友圈“刷屏”。化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玉峯說,很多人留言、點贊、轉發,支持這一做法。有人還評論稱這是“大快人心的大好事。”

據中新網記者瞭解,此前,化隆縣一些村落,婚娶彩禮直逼二三十萬元。

12月9日,根據移風易俗指導意見及村規民約,李吉勝一家將雙方最終約定好的8萬元彩禮,送到女方家。

下地灘村黨支部書記閆志順在村裏農民講習所,向村民宣講移風易俗相關精神時說,全村村民都受到了移風易俗帶來的實惠,“不然,像李吉勝一家,大兒子結婚欠的錢,還沒有還完,就又該給小兒子借錢辦婚事了。”

巴燕鎮黨委書記曹常青說,爲了推進移風易俗,該鎮完善“一約一會”(即村規民約及居民公約,紅白理事會),引導大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據中新網記者梳理,爲了向飽受詬病的“天價彩禮”“一個媳婦半條命”等問題“開刀”,青海省多地出臺相關辦法。

11月,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發佈的《互助縣農村紅白喜事標準參照指導意見》建議,將彩禮總數控制在6萬元以內(包括“乾禮”“三金”及衣服等),提倡“不要房、不要車,自己家業自己創”的自強創業觀,摒棄因婚借貸、婚後還賬,尤其是讓老人背賬還貸的陋習。

10月,海東市循化縣舉行移風易俗動員部署大會,也對彩禮做出建議,如不超過12萬元(含首飾錢、定茶錢、化妝品錢、“打發拉”錢、開箱錢、手機錢等附屬費用),不得另立名目、增加費用。

“在青海,結婚的諸多細節,包括彩禮錢、壓櫃錢、眼淚錢、開門錢等等,最後把媳婦娶到家,就得花費二三十萬呢,這筆錢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早就該有人來管管了,希望這套試行的新政策能夠順利執行。”網友“浮華”在網絡發表評論稱。(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