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国际艺术管理者》杂志(International Arts Manager)在其四月刊中刊登了上海“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上海交响乐团圆号首席彼得·所罗门的返沪隔离日记。“白玉兰纪念奖”是为表彰对上海城市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而专门设立的奖项。

《国际艺术管理者》是一本全球发行并聚焦歌剧、舞蹈、古典音乐和剧场领域行业引领者,围绕表演艺术产业提供相关从业人员讯息和参考的专业期刊。该杂志主编玛丽亚·罗伯特透露,她对彼得·所罗门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这样一个令人紧张不安的时期,做出回中国的决定,以及所经历和感受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

是什么让他和他的家庭感到回到中国是如此安全,甚至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家?彼得·所罗门这篇富有洞察力的日记,给读者们生动描绘了一位演奏家在上海交响乐团的生活图景。”玛丽亚·罗伯特说,“我们的国家(英国),乃至欧洲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的集中爆发,这在中国或许已经是过去时了。”

正如彼得·所罗门在日记中写到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决心与病毒决战。”拥有多位“外援”的上海交响乐团在疫情期间所做的一切,也给了彼得·所罗门回团复工的决心。“我们热爱这座城市,热爱住在这座城市的人,热爱我们的工作,也热爱这些年在这座城市所结识的朋友们。”

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使得全球的演艺行业遭到重创。各大乐团、剧场、艺术节和音乐节无一幸免,纷纷取消演出或停办。也就是在3月,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相继宣布对乐团演奏员采取停发薪水或降薪的特别措施。有业内人士直言,一连串蝴蝶效应过后,演艺行业真正的寒冬或才刚刚开始。

中国政府采取的果断决策,对疫情控制起到积极有效的关键作用,以及上海交响乐团谋求“转型”自救的一系列线上行动、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乐团能在艰难时期继续运作。这些都是让彼得·所罗门放心回到上海的重要缘由。

作为一支“国际队”,上海交响乐团108位演奏员中,有港澳台同胞6人,美籍、俄罗斯籍、韩国籍、意大利籍等外籍乐手9人。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爆发期间时值乐团春节放假。据统计,约有近一半的乐手离开上海过年。

上海交响乐团在第一时间(1月23日)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组,建立每日一报的专项制度。负责演奏员日常管理的乐队行政部门随即按8个声部迅速搭建起微信矩阵,串联一条“演奏员—声部长—乐队—乐团”逐级分层的防疫抗疫工作链。

而针对外籍演奏员较多的实际情况,乐队副队长柴婕更是专门组建了外籍演奏员微信群,将国内疫情的最新动态、相关政策和乐团工作安排,用英文实时分享给身处海外的演奏员,为他们撑起一把安心防护伞。

以彼得·所罗门为例,柴婕一直关心着疫情在美国的进展态势,并与他保持密切联系。当所罗门决定回中国时,柴婕即刻主动帮忙查询航班信息,设计曲线回国路线。“当时美国已经取消了中国大陆和美国之间所有的直飞航班,韩国、日本也都停止了转机服务,只能取道中国台湾。”柴婕说,“为了减少与人群的接触,还特意选了从洛杉矶的一个小机场起飞的航班。”

一番周折之后,彼得·所罗门顺利回到上海。在他自我隔离期间,乐队仍然每天与他联系,及时了解他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并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协助。如今,隔离期已满的所罗门开始了宅家抖音 “云练功”。

《国际艺术管理者》杂志希望通过这篇日记给全球的同业者们以信心,“我们应该相信,这场灾难总有终结的一天,表演艺术会重新站上她的舞台,现场呈现给所有观众。”杂志主编玛丽亚·罗伯特如是说。

目前,上海交响乐团全团108名演奏员中,仍有一位意大利籍、一位韩国籍乐手因为疫情的关系没有回团。上海交响乐团乐队正密切关注疫情发展,为演奏员提供服务。

借用英国著名乐评人诺曼·莱布雷希特在其个人博客上对上海交响乐团的评价,“相比病毒,爱和希望将传播得更快。”这份“爱和希望”不仅是乐团传递给所有观众“我们定会坚持下去”的信心,也是上海交响乐团对于全体演奏员的关切和爱护。乐队的管理是乐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规则之上赋予人情的温暖,同样是闪烁人文之光、传承乐团文脉的管理之道。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传递给所有人的信念和希望。

编辑:姜方

图片:上海交响乐团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