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是隨着'女力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思想逐漸轉化,生男生女都一樣,成爲很多家庭的主旋律。之所以這樣說,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爲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承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不僅僅是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最重要的是能爲家庭帶來一部分收入;二是因爲隨着人們思想的開放,女孩也可以隨媽媽的姓,就不存在無法延續香火的說法。所以,對於父母來說,男孩女孩都一樣,身上都是流着自己的血液,一樣疼愛,也就無差別對待,對待男孩和女孩的教養方式也一樣。

直到一次經歷,讓我覺得男孩女孩還是要差異化對待的。前幾天閨蜜帶着她五歲的女兒來我家做客,兩歲多的兒子看到有小朋友高興的跟在女孩後面'姐姐,姐姐'叫不停,小女孩一開始還有點排斥,但是隨着兒子不斷地示好,兩個人開始玩起來。兒子拿着玩具槍追着小女孩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小女孩也很配合地跑起來,兩個人玩得很嗨,我感覺很欣慰,兒子能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能看出來,兒子在極力'討好'小姐姐。但是好景不長,沒過一會,小女孩走到她媽媽跟前,一副不高興的樣子,並跟媽媽說想離開,不想在這裏玩。我回頭看了看兒子,還是一副興沖沖的樣子,追着小女孩玩。

我想肯定是兒子哪裏惹小女孩不開心了,連忙讓兒子跟小女孩說'對不起',兒子雖然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也照做了。可是依然沒有贏得小女孩的原諒,直到最後離開,還是不高興的樣子。最後我送母女兩出門,小女孩重重地摔上門,爲此,閨蜜嚴厲地訓斥了孩子。看來,小女孩是真的有怨氣,只是沒能知道具體原因。突然發現男孩和女孩因爲天生的性格差異,有很多地方還是不一樣的,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喜歡的玩具:
男孩喜歡的玩具偏力量型,機械化。比如玩具汽車,恐龍,變形金剛,玩具槍等。女孩喜歡的玩具偏溫和型,母性化。比如芭比娃娃,毛絨玩具,仿真廚房過家家玩具等。
  • 性格:
男孩性格直爽,不會顧及他人感受,做事不夠周全,簡單,直白,沒有太多內心戲,不需要大人猜。女孩則心思縝密,會顧及他人的想法,細緻,含蓄,內心戲較多,需要大人猜測,及時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 玩鬧的方式:
男孩可能偏暴力型,玩鬧的時候全身都在運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比較調皮。而女孩則是喜歡文靜地玩耍,友好和諧地做遊戲,不喜歡打打鬧鬧。
  • 大腦結構:
當胎兒還在媽媽身體中孕育時,男女胎兒在大腦結構上的差別就已經形成了。第一個差別是男孩大腦的發育速度明顯慢於女孩大腦的發育速度。第二個差別是男孩大腦的左右半球之間的聯繫少於女孩。所以,你會發現,男孩沒有女孩聰明,女孩可以很早就學會走路,滔滔不絕地講故事,靈活地運用小剪刀做剪紙,而同齡男孩則可能比較笨拙。除此之外,男孩與女孩相比,天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強,破壞性強。爲此,在教育方式上,男孩比女孩捱打的次數多。所以,針對男孩女孩的這些差異化,家長也要學會差異化對待孩子,有重點地開發他們的能力。

對於男孩,應該着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 獨立能力
很多家長愛子心切,或者上一輩老人的過度寵愛,形成了父母包辦的不良習慣。這樣對男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容易養成自私、任性、過度依賴父母的性格。 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父母要根據男孩的生理發展情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做,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3歲的男孩,訓練他自己喫飯,刷牙,洗臉等;4歲學習自己穿衣,整理衛生;5-6歲,則可以要求孩子做事更加嚴謹,保持整潔,乾淨等。有時候家長'懶'一點,反而會增加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並且學會責任和擔當。

  • 語言表達能力
大多數男孩子都不善於語言表達,父母需要加以引導才能彌補先天不足。有一位寶媽家長分析自己的育兒經驗,在懷孕時,寶媽就已經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明確了男孩女孩的差異化,所以,在生下男寶以後,寶媽開始有的放矢加以引導。在孩子1歲以後,寶媽每天堅持爲孩子讀書,剛開始,家裏的老人都不理解,認爲是做無用功。但是寶媽並沒有因此懈怠,日復一日,直到有一天孩子開始跟着自己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並且還會表達自己的不同的想法。所以,父母的正確引導,是會對孩子造成好的影響,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

  • 學習能力
因爲男孩大腦結構的特殊化,男孩總表現出馬馬虎虎,不認真,不願思考等問題,尤其是在對待學習上,這些問題尤爲明顯,這讓很多家長厭煩,常常打罵孩子。其實,這也怨不得孩子,因爲有一部分天生原因,造就了孩子的這些問題。父母只需要合理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就能避免孩子出現這些問題。 心理學家認爲,一個人的學習成績主要受智力、動機和勤奮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只要父母引導孩子明確學習動機,建立學習目標,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才能想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能力纔會隨之激活。

對於女孩,則應着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建立良好的性情品格,學會人際交往。
  • 思維能力
科學研究發現,女孩的大腦左邊皮質較厚,而左腦主管語言邏輯思維,這也是女孩擅長語言表達的一個原因,但是女孩在邏輯思維以及空間思維不是那麼縝密,所以,導致女孩在學數理化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父母要從小引導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孩子的立體感和空間感。比如引導孩子學習畫畫,畫畫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空間感。同時,注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引導孩子製作各種手工作品,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 性情品格
有人說一個家庭中的女性可以影響三代人,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女性的賢良淑德以及智慧擔當影響一個家庭的興衰,可見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所以,女孩子從小的性情品格培養尤爲重要,不能說以'大家閨秀'的標準去培養孩子,但至少基本的禮儀教養不能少,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豐富孩子的認知以及看問題的角度。同時, 正三觀,不要過於現實,也別逃避現實,學會理性待人處事。

  • 人際交往
出於安全起見,很多家長限制女孩子的人際交往,從小就嚴格規定回家的時間,以及和哪些人能交往,和哪些人要避而遠之。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遇到不確定的人和事,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到底要不要和他做朋友,要不要問問家人?導致孩子像溫室裏的花朵。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見得人多了,纔會知道如何和這些相處,纔不會在選擇伴侶時一時衝動,看走眼。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明蘭從小由外祖母帶大,外祖母深知女孩子成家後處理家庭關係的不易,所以從小就培養明蘭人際交往的能力,凡事會問明蘭的想法和處理方案,有不足之處,外祖母會一一補充。有一次,外祖母回自己老家,遇到一家蠻不講理,撒潑耍賴的親戚,外祖母便特意叫來明蘭,讓她見識見識她從來沒見過的一類人,以便日後遇到同類型的人,能不慌張。明蘭不僅僅當了一個旁觀者,還出謀劃策幫忙解決了很多問題。足以證明一個女孩子足智多謀和深明大義。

家長有義務引導孩子去見識不同類型的人,前提是在家長的陪同下,當然,也是在一些正規的場合。而不是把孩子當金絲雀一樣圈養起來,這樣只會增加孩子受騙的概率,因爲孩子太單純,不能識別他人的詭計。適當的人際交往,可以避免孩子出現遇人不淑的問題,選擇三觀正的人做自己的朋友。男孩女孩都是孩子,這點無可否認,但是,針對男孩女孩的差異化,家長也要差異化對待,有重點地培養孩子。明確男孩和女孩不一樣的地方,從而揚長避短引導孩子,只有這樣,每個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無限價值。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