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成都市食藥監局通報2018年度第5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評價性抽檢結果。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監督抽檢不合格樣品抽檢結果彙總表中,著名餐飲品牌海底撈的門店赫然在列。

具體信息爲:被抽樣單位名稱爲“簡陽市海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都第二分公司”,抽樣單位地址爲“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北路三 段2號三層3F-01號”的餐飲店,所使用的消毒筷子和消毒碗,檢出大腸菌羣,此項目的標準值爲不得檢出。

“大腸菌羣超標說明食品衛生存缺陷”

據通報,本次監督抽檢共檢查餐飲食品(含餐飲餐具)294批次,其中合格批次爲236批次,合格率爲80.27%,不合格指標主要爲大腸菌羣和鋁的殘留量。而在“監督抽檢不合格樣品抽檢結果彙總表”中,有兩項事關著名餐飲品牌海底撈。

任務編號爲SC20181786、SC20181787;

標稱生產經營主體和被抽樣單位名稱均爲“簡陽市海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都第二分公司”;

所抽檢的消毒筷子和消毒碗中,都檢出了大腸菌羣,按照標準,此項目爲不得檢出;

抽樣單位所在地址爲“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北路三段2號三層3F-01號”;

消毒日期爲2018年7月9日。

成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海底撈一門店被檢出碗筷大腸菌羣超標

↑食藥監通報內容

紅星新聞記者通過覈對上述地址,確認此地址商家爲海底撈火鍋(龍湖三千集店)。隨後,記者致電海底撈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確認“簡陽市海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都第二分公司”確爲著名品牌海底撈的企業。

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對大腸菌羣的風險解讀爲:

大腸菌羣是在一定條件下發酵乳糖產酸產氣的需氧和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是反映食品衛生質量的指標之一。

如果大腸菌羣值超出相關標準所規定的限量值,則說明食品存在衛生質量缺陷,或者餐具消殺不徹底。

大腸菌羣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經營企業操作人員衛生意識不強,不按生產經營要求進行操作;加工環境和用具衛生不達標;沒有按食品相應的要求進行儲存和運輸。

此外,據通報,位於雙流區東昇街道成北下街的“雙流巴色魚撈湯鍋店”也存在類似問題,該店的消毒筷子和勺子,同樣檢出了大腸菌羣。

監督抽查不合格散酒多含人工甜味劑

成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海底撈一門店被檢出碗筷大腸菌羣超標

↑食藥監通報內容

據通報,本期公佈糕點、酒類、乳製品等21類共1795批次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其中,監督抽檢1166批,不合格樣品140批,問題發現率爲12.01%;評價性抽檢629批,合格樣品624批,合格率爲99.21%。在監督檢查中,酒類產品發現問題最多,檢查的80個批次中,有29批次不合格,問題發現率爲36.25%,不合格原因主要爲添加人工合成甜味劑。記者查看不合格酒類批次,均爲散裝酒。此外,飲料問題檢出率也較高,爲24.24%。

此外,食用農產品(蔬菜、水產品)、飲料合格率也較低,合格率分別爲66.67%、75.76%。

需要特別提示的是,監督抽檢是指以問題爲導向,以公衆消費量大和近年來監管工作中發現問題較多、風險隱患較大的食品爲重點進行的檢查,是“靶向抽檢”。所以,監督抽檢產品批次的合格率不代表全域食品總體合格率。比如,某次監督抽檢問題發現率爲20%,不能簡單認爲全域食品總體合格率爲80%。

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按照相關規定,責令企業及時採取下架、召回等相關措施,並依法開展立案調查和行政處罰等覈查處置工作。標稱外地生產的不合格產品信息已通報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紅星新聞記者丨李秀明

編輯丨陳怡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