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看《西遊記》時,往往很多人都非常討厭。總感覺他在取經過程中不僅沒做什麼貢獻,還經常搗亂。別人都在打妖怪而他卻在招妖怪,別人在幹活時他卻只知道休息。在降妖除魔的過程中沒有太多的貢獻,技術能力也不如三個徒弟,那他何德何能成爲三個人的師傅呢?

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如果沒有,只有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三人,他們能完成這次西天取經嗎?答案一定是不能,因爲唐曾在這次取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有他自己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三個徒弟身上都沒有,這就是他能成爲師傅的重要原因。

第一,面對困難的態度和達成目標的決心

唐曾對西天取經有着堅定的信念在他領旨臨行前對唐王說:“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後在佛前拈香爲誓言。

作爲一個佛學的傳播者,唐曾一直以來都非常嚴格地要求着自己,遵守着佛教的戒律清規。在取經途中他被妖怪抓了好多次,每次都是死裏逃生,他也害怕,但卻從未因此退縮。在女兒國經歷情劫時面對女兒國國王驚天的美貌他也心動過,但最終還是爲了完成大業捨棄了自己的愛情。

在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細節,曾有好幾次面對困難時。就連法力高強孫悟空都會說:“不管了俺要回花果山去了”,豬八戒說:“那我也要回高老莊娶媳婦去了”,甚至連老實本分的沙僧也說:“我也有地方去,我回我的流沙河”。但每次這個時候只有永遠沒有妥協過,他會說:“你們都回去吧,我自己去西天取經。”

這就是唐僧面對困難的態度,即便前面有千難萬險、困難重重,即便明知道自己可能應付不了可能丟失性命,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他的態度是能完成取經任務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優秀的領導能力

在取經途中到一個地方,唐僧總會說:“悟空你去探探路,八戒你去找點喫的,悟淨去餵馬”。然後自己坐下來休息。

這一個舉動體現了兩點:

  • 第一,的管理能力,孫悟空法力高強所以安排去探路,豬八戒喜歡喫所以安排他去找喫的,而沙悟淨腦子不如其他徒弟靈活但能幹所以總是挑擔子、餵馬。而自己不管是法力還是體力都不如三個徒弟所以選擇休息,這樣也不至於拖慢進程。

  • 第二,做事有條理,有前瞻性,他讓孫悟空去探路是考慮到未來,讓豬八戒找喫和讓沙僧餵馬是考慮到當下。

這就是唐僧的領導能力,他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分工明確,合理安排。這種能力在師徒四人中只有唐僧具備,所以他能成爲師傅。

第三,恩威並施,有絕活

唐僧雖然法力不如三個徒弟,但他有絕活能治住法力最高的大徒弟孫悟空。那就是觀音菩薩教給他的緊箍咒,這個緊箍咒是專門用來對付孫悟空的。孫悟空雖然不壞且聰明伶俐但畢竟頑性未除,在孫悟空忍不住“作惡”時唐僧就會用緊箍咒懲罰孫悟空。所以即便是法力高強的孫悟空也拿毫無法力的唐僧沒辦法。

唐僧用緊箍咒來管制孫悟空,但他也會用感情打動孫悟空。在孫悟空剛跟隨唐僧取經時,唐僧見到孫悟空沒有衣服,還在大晚上不睡覺給孫悟空縫補衣服,把孫悟空都感動哭了。

雖然師徒二人也有過矛盾,但在唐僧知道錯怪孫悟空時,也會放下尊嚴主動孫悟空道歉。也正是因爲如此,孫悟空纔會一直跟隨唐僧。

這就是唐僧的過人之處,他雖然高強的法力,但他用自己的三種能力將師徒四人緊緊團結在一起完成了最終的取經任務。看似無功,實則功勞最大,功德無量。所以他能成爲三人的師傅是實至名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