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犯錯了,作爲父母應該怎麼做。幫孩子分析問題,比如考試不及格,其實孩子內心也是怕的,所以呢,孩子內心也比較忐忑,怕被父母訓斥,可能會去找理由,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了。

文丨木棉媽媽

昨天睡覺之前例行看一遍手機,然後就看到了這個新聞,宿遷市一個10歲男孩兒把學校退還的50塊錢弄丟了,爸爸知道之後,就把兒子暴揍了一頓,結果就把兒子達成了重傷,經法醫鑑定屬於二級重傷了。

真是脾氣上來了,後果都不顧了!

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犯錯了,作爲父母應該怎麼做?最忌上去就是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還真不信教育不出來好孩子了!

當孩子犯了錯誤,二話不說,上去就開揍,本來家長出發點是好的,想要孩子長個記性,但是別忘了孩子也是需要溫暖的。

我原來教過一個學生,學習很差,也經常跟同學打架,怎麼形容呢?就是有一些戾氣在身上。後來我就跟他家長溝通,他爸爸很是冤枉:我們可沒有溺愛他呀,沒少打他,經常打他!

他幼兒園的時候還行,比較聽話,後來不服管了。這是他的一個同學說的。

我大概知道了,其實並不是因爲父母溺愛,而是因爲總是被打然後性格就被改變了。

當一個孩子總是被父母用暴力對待,那麼在他眼裏,暴力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

所以作爲父母,一定不能用暴力去應對孩子的錯誤,你只是用暴力讓孩子認了錯,而並不是真的認錯了。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錯誤呢?1、允許出錯

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是在犯錯中學會成長。

孩子打翻牛奶,孩子考試不及格,孩子把東西丟掉,這都是正常的現象,這些都是小錯誤,不值得家長大動干戈。

很多孩子喜歡看《小豬佩奇》,大概就是因爲小豬佩奇是每個孩子內心向往的生活吧,佩奇總是弄丟她心愛的泰迪,而豬爸爸從來沒有責備過佩奇,總是第一時間去幫佩奇找回她的泰迪,而正是在這樣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佩奇,內心才很堅定,很勇敢。

所以啊,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你要允許孩子出錯。

2、在錯誤中長大

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要怎樣讓孩子記住錯誤的教訓,從中吸取教訓呢?

幫孩子分析問題,比如考試不及格,其實孩子內心也是怕的,所以呢,孩子內心也比較忐忑,怕被父母訓斥,可能會去找理由,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了。

所以家長要幫孩子一起找原因,不要急於責備孩子。如果每次孩子犯錯,父母都能夠耐心幫孩子發現問題,發現原因,那麼孩子就會進步。

3、制定規則

比如放學後,你給孩子定了規則,要看一篇文章,並且認真做筆記,如果孩子沒做到,貪玩兒了,你可以給他一次機會,如果再一次貪玩,那麼就可以制定懲罰的規則,比如寫一百個大字等等。

鍾南山的兒子鍾惟德也說過,小時候犯錯爸爸總是罰自己寫大字,正是父親這種教育方式,才培養出鍾惟德這麼優秀的兒子。

所以呢,方法總是比問題多,孩子犯錯其實真的不是大問題,就看父母怎麼做了。

當孩子犯錯時,你會怎麼做呢?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爲、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