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这个名字相信现在绝大数中国人都熟悉了,这位“非著名相声演员”有的人喜欢,当然也有的人不喜欢,提起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估计很少人知道,差不多成功的人都有很多苦逼的艰辛。

郭德纲曾“三进京”

为了在相声界发展,郭德纲曾“三进京”。1988年,15岁的郭德纲第一次进京,报考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下边的一个说唱团,在团里待了一年,被退回天津。为了糊口,郭德纲在天津各种小剧团里唱戏,过上“跑江湖”的日子。后来,不甘心离开相声艺术的郭德纲又来到北京,但因为找不到接纳他的相声表演团体,他只待了三四天就回津了。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进京。这一次他从最底层干起,给各种剧团唱戏、打杂、做零工,一有机会就坚持创作相声段子。直到最后一次进京,才正式立足,也才有了德云社的前身。

那段时间,郭德纲有过一段低潮期。“最惨的时候,节目组为了考验郭德纲能不能当主持人,把他关在商场的玻璃展示柜里关了48小时,商场就在合肥最繁华的大道上,他要在里面吃饭睡觉,被走过的人观看。刚开始还好,后来崩溃了,但很多人给他写鼓励的话贴在玻璃窗上,半夜还有乞丐要陪他聊天。”

曾落魄到卖表换馒头台下只有一个听众

郭德纲在接受很多采访中都谈到了自己在北京发展的艰辛。当年来北京,纯粹是为了混一碗饭,但也落魄到必须把身上仅有的一块怀表当掉,才能换两个馒头的地步;而且,有一次说相声时台下只有一个听众。

2005年冬天,一个叫做“郭德纲”的名字仿佛一夜之间蹿红了大江南北。他曾在保利剧院创造了返场22次的奇迹,成为相声界的神话。神话的创造者,是那个叫王惠的女子。郭德纲现在有无数“钢丝”,而资深钢丝则自封为“不锈钢丝”。很少有人知道,成名之前,郭德纲和所有的北漂一样经历过艰难的闯荡:面对过台下只有一个观众的尴尬,经历过身无分文的窘境。

得上绝配。”

有一天演出完了,累得一身汗,公共汽车也收班了。“有一黑车趴活的,问去哪?我说去大兴,他说走吧,我说我没钱,就两块多,我有一表给你吧。他一听,扭头就走了。我都没嫌他是黑车,他担心我这是假表呢。怎么办呢?往前走吧。看到门口一个卖包子的,我一琢磨这是个力气活,得吃饱了。两块多钱买几个包子全吃了。然后顺着大桥走,走在桥中间时,车子一辆跟一辆地呼啸而过。我看了看天,真应了那句话——几点繁星,一弯残月。我这眼泪哗哗地就流下来了。凌晨4点钟,我才走到家,脚上已经磨得全是泡了。”

2002年底,郭德纲与几个同行成立了“德云社”曲艺团体,由他和两个同行每天说专场相声。慢慢的就被大家所熟知。这些我们就不在说了。

通过郭德纲的辛酸成名史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不要羡慕那些看上去很风光的人,因为人家是努力来的,他们的艰辛你们没有看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