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你有幸與孩子在一起體驗職業,感受其對職業體驗的熱情,就能明白其實他們是在體驗中學會生活,找到對於未來的夢想雛形。“長大後想成爲誰”也是“準小達人們”在體驗中尋找的關鍵。鑑於此,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德育處、職業教育處、教育技術裝備中心及部分上海中職校共同打造了“暑期職業體驗”這一職業體驗的多元學習和互動平臺,幫助“準小達人”們找尋關於“未來”的答案。

體驗人次再創新高 團體定製初現規模

2018年是上海中小學生“暑期職業體驗”活動的第五年。5年來,每年都有上萬人次中小學生和家長湧入上海市的幾十所中職校進行職業初體驗。

據主辦方統計,今年共有22箇中職校開展了近百項、包含了第一、二、三產業的體驗項目。本次活動,提供了近一萬七千多人次的體驗名額,團隊定製專場體驗人次兩千多人次。中職校參與教師近六百名,中職學生志願者一千三百多名,參與企業三十多家。

如此豐富又有內涵的活動,吸引了全市將近兩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其中,不乏多次參加的“忠實粉絲”。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暑期職業體驗中的團體定製明顯增多,體驗人數達到了2000餘人次!

越來越多的基礎教育學校開始意識到職業體驗的重要性——在體驗中感受職業魅力,在實踐中選擇人生方向。然而宥於資源缺乏、師資有限、學習時間匱乏等因素,並非所有的基礎教育學校都能爲學生提供專業、全面的職業體驗機會。因此,借力於中職校的專業師資和其校企合作資源便成爲其“一石二鳥”的好方法。“不是單純地決定人生方向,而是通過職業體驗,瞭解自己、瞭解專業、瞭解社會,發現和拓展自己的興趣點。在實踐中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目標,爲選科、選考提供重要參考。”某位來自基礎學校,並帶着學生團體到中職校體驗的老師解釋到。

人人爭當“職業小達人”,這些項目最受歡迎

暑假結束後,我們陸續收到了學生們爭當“職業小達人”的投稿郵件數百件,凸顯出活動的火爆程度。

通過對投稿的初步篩選,我們發現,百餘項體驗項目中,科技類、動手實踐類和微遊學夏令營項目最受孩子和家長們的歡迎,如:

上海市航空服務學校的航模製作與飛行體驗,上海市逸夫職業技術學校的衍紙胸針製作,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學校的“冰雪奇緣”人物造型體驗,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的小小油畫家,上海商業會計學校的少年愛迪生,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的3D打印,上海信息技術學校的小小工程師和人工智能、搖搖棒製作,上海市曹楊職業技術學校的水性漆DIY、中西點製作,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校的玩篆方寸,上海市交通學校的水上總動員,上海電子工業學校的機器人小創客,上海市醫藥學校的愛蓮說夏令營,上海市貿易學校的親子微遊學夏令營及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的影視製作初體驗夏令營。

這些內容不同於市面上其他職業體驗的簡單模擬和操作,而是需要學生們發揮想象,通過嘗試和探索,體會創作樂趣、感受職業精神。

從投稿的內容中,也能看出孩子們的成長:“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工作其實並不平凡,再普通的工作也需要全力以赴才能夠被別人認可。”“《西遊記》中神奇的特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這個疑問一直在我心中,直到參加了影視製作初體驗夏令營,我終於得到了答案。”

“此次體驗活動,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細節決定成敗。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影響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將會與正確的結果失之交臂。”

“小達人”評選塵埃落定,參與感強、言之有物成標準

前不久,“暑期職業小達人”評選活動在上海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舉行。經過與會專家的激烈討論和多輪評選,最終有51名中小學生獲得了“暑期職業小達人”稱號。其中,“美文大賞”小學組18名,中學組9名;“精彩一瞬”小學組20名,中學組4名。(具體的獲獎名單已於11月8日刊發於《新聞晨報》“上海教育”專版中)。

考慮到年齡的分層和參評的難易度,與往年相比,本次評選將中小學組細分爲“美文大賞”和“精彩一瞬”兩項,併爲每個獎項分別設立了4個主題,給予“準小達人”們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多元化的展現形式。我們很欣喜地發現,今年的參評作品更豐富,內核也變得更深刻了,甚至有些參評作品表現出異於學生年齡的成熟。這也爲本次評選增大了難度。

談到評選標準,專家們總結爲:“美文大賞”要突出寫作人的真情實感,要做到言之有物;“精彩一瞬”則是要區別於朋友圈的打卡照,凸顯出活動的參與感與收穫。如令專家們印象深刻的一幅作品來自小學組的苗菁媛,她以手繪的形式將自己到貿易學校體驗茶道的場景描繪了出來。“如果不是對活動印象深刻或深度參與是很難畫出來的,因此我們對它的評價很高。”一位專家坦言道。

還想了解更多“2018暑期職業小達人”的獲獎內容嗎?快到晨報“周到上海”APP及“申教育”微信公衆號一探究竟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