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解讀

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常見的手抖是否就是帕金森病?治療和康復,應注意哪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帕金森病是以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爲特徵的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狀表現爲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毛薇表示,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也可能是特發性震顫等其他疾病。“特發性震顫以動作和姿勢性震顫爲主,病程長,對生活影響較小,有近50%的患者有家族史;而60%至70%的帕金森病患者會在病程中出現靜止性震顫,即肢體在靜止時會顫抖,活動時反而減輕甚至消失,且帕金森病患者還會有動作遲緩、肌肉僵直等症狀,僅有震顫是不能診斷帕金森病的。”

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羣帕金森病總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帕金森病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更好地改善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毛薇說,“帕金森病並不可怕,雖然目前帕金森病還不能治癒,但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訓練等有效手段較大程度地改善症狀,從而使患者保持較好的狀態和功能。”

“若藥物治療出現運動波動症和異動症,可考慮手術治療,如植入腦起搏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建宇表示,“腦起搏器”治療通過電刺激調控異常放電的神經核團電活動,從而達到減輕和控制震顫、僵直等症狀的目的。該方法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肌肉僵直、運動遲緩等症狀,震顫的症狀在術中即可見效。

對於帕金森患者的居家康復方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霍速說:“在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中,運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康復期間,患者每週應進行若干次拉伸,力量和平衡訓練,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在安全的前提下嘗試挑戰自己的運動極限。研究顯示,大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可能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康復訓練的原則是安全第一、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