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孤兒小王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尤爹爹尤奶奶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併爲其申請了社會救助,關心他的學業進步,小王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市區一家醫院工作。前年暑假,尤老走訪一名留守兒童,因爲下雨路滑不慎摔了一跤,造成右腿受傷,癱在牀上心急如焚,着急的是催促孩子們完成暑假作業,奶奶胡文娟一邊服侍癱瘓在牀的老伴,一邊抽時間挨門逐戶檢查作業,發現問題就地解決。

【江蘇消息】4月12日10時許,一對老人在村頭散步。“爹爹,外邊有點風,給你把衣服扣好!”奶奶說着上前給爹爹扣好外套上釦子。在鹽城市射陽縣長蕩鎮雲安村的這對幸福老人,男的叫尤佩林,共產黨員,部隊退役後回鄉當了多年村幹部,今年83歲;女的叫胡文娟,退休老師,今年78歲。他們1962年結婚,相濡以沫已經牽手走過58個春秋,在當地德高望重。

他退役回鄉,紮根鄉村帶好頭

尤佩林介紹,他1955年參軍,1958年轉爲武裝警察,1959年入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上級號召大辦農業,自力更生解決喫飯問題。他二話沒說,脫下制服,回到家鄉射陽長蕩當農民。因爲當過兵,被安排擔任大隊(現在稱村)民兵營長兼生產隊長。那年,經人介紹,和小他五歲的鄉村姑娘胡文娟結爲伉儷。

民兵營長、生產隊長一干就是十年。當隊長的第十個年頭,被羣衆推選爲大隊主任。那時,計劃生育、兩款上交、殯葬改革、開河治水,被稱爲農村工作的“四難”,他處處帶頭作表率。他當村官,前後配合四任支部書記主持大隊、村委會工作,各項任務在全鄉鎮都名列前茅,受到縣鄉的多次表彰。

他所陪伴的四任村支書,先後調整到鎮政府工作,每次調整班子前,鎮領導都找老尤談話,希望他能挑起重擔,他總是謙虛自己文化水平低,工作能力欠缺而婉言拒絕,力薦他人。直到最後退休時,還是村民委員會主任,農村工作幹了近六十年。

因年年紀大了,離開村主任崗位後,他退而不休,仍然爲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裏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扶貧協會、老年協會這些事務多報酬少甚至沒報酬的工作,別人不願幹,他都幹得津津有味,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目前,他是長蕩鎮最年長的村級“關工委”主任,全村的留守兒童、弱勢羣體、孤殘兒童他心裏都有一本賬。每到寒暑假,他都要挨門逐戶地走訪一遍,當年被關愛的青少年,有的大學畢業成爲優秀人才,還經常回來看望他。

她桃李芬芳,曾在牛房裏教學數年

胡文娟介紹,她初中畢業,十九歲時與尤佩林結婚。因爲他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方圓幾里之內沒有學校,地方政府決定在當地辦一所耕讀小學。具有初中學歷在當年是“鳳毛麟角”,就這樣,新媳婦的她當上了教師。當年,學校條件實在太差,沒有校舍,更沒有配套設施。有的只是一個教師和幾十名學生,村裏就將閒置的牛房廢物利用作教室,冬天牛兒要進屋,師生再借民房繼續上課。

夏天,悶熱的牛棚如同汗蒸房,本來已是酷熱難當,時不時的還飛來幾隻碩大的牛虻叮上你幾口,雖然牛虻被打死了,但癢上一兩天總是免不了的。鄰居長輩們有捨不得的,覺得這個小媳婦長得不賴,人緣又好,文化水平說得過去,背地裏勸她找個乾淨些的舒服些的工作,可她還是那個“死腦筋”,好像愛上了孩子王這個職業,毫不動心,一心只想着幹好老本行。

學生下雨下雪來不了,胡老師就登門補課,確保每一個學生文化學習不斷鏈,學習成績不下滑。她的辛苦博得全村廣大幹部羣衆的一致認可,耕讀小學越辦越好,從最初的十幾名學生髮展到最高峯時九十幾名,一個教室,一個教師,五個年級,在鄉鎮的抽考、統考中,還能常常拿到名次,多次受到縣鄉的表彰。

老有所爲,夫妻共同關心下一代

退休後的二老,一心想着奉獻餘熱。前年暑假,尤老走訪一名留守兒童,因爲下雨路滑不慎摔了一跤,造成右腿受傷,癱在牀上心急如焚,着急的是催促孩子們完成暑假作業,奶奶胡文娟一邊服侍癱瘓在牀的老伴,一邊抽時間挨門逐戶檢查作業,發現問題就地解決。

對於那些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二老更是時刻掛在心上,經常抽出時間去看看,鼓勵孩子學習,或送些學習用品。孤兒小王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尤爹爹尤奶奶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併爲其申請了社會救助,關心他的學業進步,小王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市區一家醫院工作。女學生小何,父親智障母親改嫁,隨奶奶生活,在尤老夫婦的關愛下,順利考上了大學。尤奶奶樂呵呵地說:“就像我家孫女考上大學一樣高興!”

尤爹爹尤奶奶二老,平時互敬互愛,相濡以沫。去年胡老師患腿疾做手術,年逾八十高齡的尤爹爹,爲了不讓子女們分心,學着當起了“家庭主婦”,洗衣、做飯、拖地。“在奶奶的指導下,我現在已經能燒出幾個像樣的菜啦。”尤爹爹笑着說。

二老有四女一子,老兩口年事雖高,相互照料,生活自理,不要子女們煩神。老兩口經常一起上街,飯後攜手並肩到路邊散步,看風景,溫馨相伴,令人羨慕。(供稿:董志林 劉文友 張建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