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曾经有一些神秘的王朝国家,他们都曾真实存在过,但具体的历史却并不被人们所熟知,常常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比如楼兰、南诏、古蜀、乌孙、疏勒、大理、龟兹、东胡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讨伐,年年征战,逐步形成了七个超级大国。这七个超级大国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战国七雄——秦楚齐赵魏韩燕。

但在这七国之外,有另外一个国家也曾表现出不凡的实力,并且还一度是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这个国家就是被称为战国第八强国的中山国。

《红楼梦》中有诗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个中山狼,说的就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发生地,就在中山国。但中山国和楼兰王国一样,史书对它的记载并不多,使得中山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中山国的疆域在今天河北省太行山东麓一带,是春秋时期由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先后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中山国面积不大,方圆五百里左右,但实力却不容小觑,是一个有游牧民族背景的诸侯国。

周朝时期,中原王朝将周边异族按所处的区域方位进行了划分,将处于东边的部族统称为夷、西方的称为戎、南方的称为蛮、北方的异族则统称为狄。在北狄中,一个叫鲜虞的部落联盟国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对中原国家造成了很大威胁。

齐桓公时期,鲜虞就曾经进攻卫国和邢国,使得这两国国君一个被杀、一个出逃,两国均处于被灭国边缘。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拿出老大的派头,联合宋、曹、邢、卫等国一起出兵攻打鲜虞,才将邢国和卫国从灭亡中解救回来。

到了春秋中晚期,鲜虞的主要敌人是强大的晋国。晋国一直想除掉鲜虞这个祸患,彻底解除其对中原的威胁,鲜虞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公元前五百零七年,再次进攻鲜虞的晋国军队被打得大败。次年,鲜虞的中山武公趁着晋国内乱之时,带领部落迁徙,仿照中原国家的形制正式建立了中山国。

韩魏赵三家分晋后,中山武公去世,桓公继位。由于年幼的桓公不懂治国理政,魏国以乐羊、吴起为将,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于公元前四零七年占领中山国全境,中山桓公率领残部退入太行山区。

失败后的中山桓公励精图治,利用魏国被赵楚联军重创的时机,带领族人成功复国,并把国都迁到了灵寿。此后,中山国经过桓公、成公、厝的精心治理,实力大增,逐渐迎来自己的辉煌时代,竟然能主动出击,接连打败赵、燕这两个万乘之国。

公元前三二三年,中山国参与了"五国相王"运动,与赵、韩、燕、魏一起称王,与"战国七雄"平起平坐,一度风光无限。

但称王后的中山国,仅仅只过了二十七年,就遭受了灭顶之灾。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武灵王决定彻底消灭中山国,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前前后后经过十余年的苦战,终于将中山国从中国历史上彻底抹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