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一時期基本處於求知若渴,好奇心爆棚的兒童時期,這一時期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並進的時間,有着無窮的精力和學習潛力,這一時期也恰好是知識構架初步成型和興趣方向成型的時間段。學無止境,積累其實遠比堆砌重要,方法論的學習和使用也需要貼近自身,我就曾迷信厚黑學,覺得簡直是一本奇書,但真正讀完卻無所適從,因爲書是好書,但卻與我自小接受的教育和世界觀不符,也就是所謂的,道理我都懂。

讀書這件事,簡單到索然無味,有趣到蓮花蓋頂。

彼時我們都曾趴在綠漆殘破的高中書桌上掩面大睡,睡醒時已然淹沒在重重疊疊的捲紙中去了,儼然似是下了一場白紙黑墨的大雨,與課本題本作業本搭建的城牆堡壘相映成輝。

那時麻木不仁,全憑提着一口真氣堅持;現在細細回想,不免覺得也別有風味。

語言、文字、書籍、文明的發展順序也昭示了我們成長的順序。所以說大道相通,萬物輪轉是很有道理的。從小到達除了衣食住行,談及最多的也就是讀書學習,現在遍佈網絡的各類言論,將閱讀、學習、管理、自律等等能力歸結於永生的無敵素質,不免有些過火。

在我看來,鑽研和興趣,是決定你從讀書中收穫多寡的重要因素。但讀書本應該是大道至簡的一件事。

細細思量,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讀書,分爲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純粹型興趣導向。這一時期基本處於求知若渴,好奇心爆棚的兒童時期,這一時期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並進的時間,有着無窮的精力和學習潛力,這一時期也恰好是知識構架初步成型和興趣方向成型的時間段。

我就曾在小學時段每天放學偷偷跑到書店,一本一本看那些自己根本買不起也不敢向家人開口的書籍,就那麼矮矮的站在高高的書櫃前,讀完了一整套的未解之謎系列;時至今日,仍對神祕學興趣盎然。

第二階段,是被動型學習導向。中國的教育體制就不多贅述,總體來說,利大於弊;對於絕大多數學子來說是相對平衡的,而處於這一時期正恰是步入社會之前負擔最重的一個時間段,所謂知識改變命運絕非危言聳聽。

這一階段其實是我們漫長的學習生涯中集大成的時間段,天文地理、物理化學、詩詞寫作、外語藝術無一不涉獵無一不掌握,雖然始於無奈,但也該終於感恩。

第三階段,是功利型成長導向。這階段大部分人是爲了自我成長,拼命追尋符合自己追求和職業需求的知識,興趣被逐漸淡化,乾貨成了重中之重。每個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高效的提升,這個階段的人也就是各種名人志、成功學、方法論的主力軍。

學無止境,積累其實遠比堆砌重要,方法論的學習和使用也需要貼近自身,我就曾迷信厚黑學,覺得簡直是一本奇書,但真正讀完卻無所適從,因爲書是好書,但卻與我自小接受的教育和世界觀不符,也就是所謂的,道理我都懂……

第四階段,是迴歸型愛好導向。在突破了職場困境和生活瓶頸期之後,更多的人選擇迴歸愛好,迴歸生活本質,也就是常說的做回自己。養魚養花、散步寫詩,也有細讀經典、回味過去的,總歸是一個恬淡舒適的狀態。

THE END

我也曾想過,有一天,不問功成,但求身退之時,可以閒來烹茶,坐在老家的院子裏,捧上一本由來已久的書,每一本都像自己的《忒修斯之船》;慢慢的看,把讀書,變回簡單的樣子;把寫作,變回喜歡的樣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