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法國電影,近十年來影響力最大、口碑最火爆的一部,就是2011年的《觸不可及》。

這部讓無數觀衆爲之感動落淚的電影,在當年以極低的成本爆冷成爲法國的年度票房黑馬,隨後火遍全球,席捲4.4億美金票房、拿下了數不清的獎項。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影片的男主角菲利普是一個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同時也是典型的法國上流社會富翁。而另外一個男主角則是刑滿釋放人員德瑞斯,一個相當懂得察言觀色的黑人小夥子,如今他是菲利普的“保姆”,負責照顧他的一切飲食起居。

從表面上看,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間可以說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不論是他們的生活背景還是身份地位,基本上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可即使如此,這兩個人還是建立了一種不太穩定但持續上升的朋友關係,而且全部是以真誠、坦白和幽默作爲根基的。

兩個背景迥異的人,主僕之分,卻相處融洽。他們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爲超速的他們帶路。躲着所有人去山裏跳傘,領略從高空俯視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他幫他打破癱瘓的自卑,成功抱得美人歸。這個老套的故事,被拍得有趣、真實、自然、動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經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洗禮,同時也逼迫着他們重新審視生命與愛的意義。

《觸不可及》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在現實的生活中,菲利普已經再婚並育有兩個孩子;德瑞斯則升職成爲了企業主管,已婚並有了三個孩子。他們至今仍維持着友情。

作爲一部主打溫情牌的法式喜劇,《觸不可及》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生動地塑造了兩個來自不同階級、擁有不同生活經歷的人,讓他們從互不瞭解到真正交心,並且成爲一生的摯友。

兩人之間的這份情感,多一分過濃,少一分過淡,被拿捏得恰到好處,而影片的風格同樣可以用這四個字來形容。雖是喜劇,但笑點卻經過精緻的處理,並沒有過分戲謔、鬧騰,而是擁有輕巧的幽默感。雖是溫情題材,但電影卻並沒有刻意煽情的橋段,兩人間的互動細微、瑣碎,有着真實的質感。

起初,德瑞斯從衆人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爲他直愣的那股鮮活勁。他將菲利普當作一個同伴,闖入到他如死水一潭的生活裏,一起享受着生活裏那些真實的快樂。

電影爲什麼要名爲《觸不可及》?對菲利普來說,這是讓曾經觸不可及的身體與心靈得到撫慰和解放;而對德瑞斯來說,這是讓曾經觸不可及的人生價值得到實現,讓家庭危機得以解決。雙方都讓曾經觸不可及的東西變得可以觸及,用情感解決了各自生活的難題。

而電影更深一層的涵義,則具有更大的社會性。菲利普所屬的上流階層和德瑞斯所處的貧民底層,是法國社會兩個截然不同的切面。兩種階層的對比無比鮮明,是觸不可及的。但影片通過一種溫情,將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維繫在一起,不是親人又勝似親人,實際上緩和的是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讓大家更好地去跨越由種族和階層帶來的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