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於關島的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羅斯福號上爆發的疫情引起多方關注。到目前爲止,已經有數艘美國航母報告出現疫情,感染人數還在上升之中,那爲什麼美國航母會染病那麼多呢?其實有三個原因讓航母成爲了病毒的溫牀。

第一個原因是在狹小密閉空間內聚集了大量人員。羅斯福號屬於企業級核動力航母。雖然其體積龐大,總排水量達到10萬噸,全長超過300米,艦體寬度近50米,飛行甲板寬度更是超過70米。但就其搭載的龐大人員和裝備來說,其內部空間仍舊十分侷促。

企業級可以搭載70餘架艦載戰機——其主力是大型的雙發噴氣式艦載機FA18型,還可以搭載更大的艦載預警機“鷹眼”、甚至起降中型固定翼運輸機。軍艦艦體內除了機庫、核反應堆和動力輪機裝置,還要搭載三千噸彈藥,近300萬加侖的油料,維持軍艦全部人員幾個月生活的食品、飲用水和其他物資。航母內部成員的生活空間雖然比驅逐艦、潛艇上的水兵們要好很多,但仍舊十分侷促。

以目前疫情情況最爲嚴重的羅斯福號爲例,其搭載了5000餘名艦員。除了中高級軍官,大部分普通水兵、士官和低級軍官都要集體艙室居住,一個艙室容納2-10人。軍艦上密封好,通風條件較差,又是使用聚集的通風管,爲病毒傳播提供了途徑。而無論是就餐、備戰、訓練,都是集體行動,哪怕是艦長也要和指揮團隊一起在艦橋指揮,不可能進行單人工作。
但類似情況會發生在所有的軍艦上?爲何單獨是美國航母染病那麼多?哪怕是美國人自己的軍艦,爲何潛艇卻沒事呢?顯然,密閉空間和人員密度並不是唯一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美軍特有的:對疫情威力的漠視,防疫工作開展得十分緩慢。與美軍相反法軍戴高樂號航母在疫情爆發以後,立即收到命令全速回國,並取消全部訓練,在維持軍艦運轉的前提下儘量減少人員的集中。回到法國後,戴高樂號大部分船員都下船進行病毒篩查,分類隔離,染病的則第一時間進行救治。所以戴高樂號儘管也出現了感染人員,但疫情卻最終得到控制,沒有在船員中蔓延開來。而羅斯福號,哪怕已經在關島停泊確認疫情在船上十分嚴重的時候,數百船員仍在毫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機庫爲離任的艦長開歡送會——後來艦長也確診了。而有不少船員遲遲不被允許下船,船上的密閉空間只會繼續加劇病毒傳播。

第三個原因也是美軍航母特有的:其全球部署、全球巡航,雖然看上去耀武揚威,但卻大幅增加了與外界的接觸機會,增加了染病的幾率。如美國航母在亞洲地區,越南、菲律賓、日本等地的港口,都會進行停泊和補給。人員與當地人有大量接觸,大幅增加了感染幾率。美軍其他幾艘航母“中招”,其實也是人員在軍艦以外的地方染病最終造成軍艦內部傳播的。

到目前爲止,美軍的潛艇還沒有什麼疫情問題,因爲潛艇雖然比起航母更加封閉、更加狹小,但出港以後動輒幾個月,與外界的實質接觸基本爲零,大部分時間要麼潛在水下,要麼在大洋中游弋。接觸越少,染病的概率就越低,美國的潛艇兵們或許終於可以在經常有火雞大餐、燒烤午餐會、食品精緻生活舒服的航母兵面前揚眉吐氣一回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