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院长来我县检查普法工作

11月6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爱云来我县检查“七五”普法和“法治六进”工作。县领导朱云生、尚海成、刘忠亮、司继月陪同参加活动。

张爱云一行首先到安城镇张天村察看“法治进乡村”工作;随后又到县法治教育中心和社区矫正中心察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在锦水街道,她着重察看了“146”村级治理体系运行情况;最后到县实验学校察看“法治进学校”开展情况。

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汇报,张爱云对我县“七五”普法和“法治六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县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就下步工作,张爱云要求我县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既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重要性、紧迫性,又要从事关济南发展的角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加重视法治建设,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为改革建设发展提供良好法治保障;要创新方式方法,转变普法宣传理念,聚焦全市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暴力抗法、非法阻工等违法活动,维护市场秩序;要深入开展“法治六进”工作,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大力引导群众参与法治实践,积极推进普法宣传工作方式、手段和载体的创新,不断适应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人民群众对法律需求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要健全长效机制,把普法依法治理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切实完善普法责任制,全民普法制,法治考核评价制,打造法治建设品牌;要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主体责任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普法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树立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典型,深刻整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化依法治市实践,不断推动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记者 张保健)

提升城乡管理水平 改善人居环境

11月5日,我县召开第三季度城乡环境管理综合考评通报会,县领导焦卫星、赵锋、董泽勇参加会议。

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城管委主任焦卫星指出,在全市第三季度城市管理综合考评点评会上,我县荣获城乡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这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艰辛努力,但是,我县也面临着全市综合考评内容和规则不断调整的严峻形势,面对着自身存在的短板、弱项、缺项,要增强危机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进行整改提升;城乡环境管理工作涉及全县城乡面貌改善、品质形象提升,要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增强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副县长、县公安局长赵锋分别为荣获第三季度全县城乡环境综合考评前两名锦水街道、孔村镇颁奖;

副县长董泽勇主持会议,并传达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2019年度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工作方案的通知》;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同志通报了第三季度全县城乡环境综合考评情况;县住建委负责同志就全县城乡环境管理作了安排部署;孝直镇作了表态发言;与会人员集体收看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全县城乡环境管理综合考评问题PPT汇报。(记者 张保健)

市领导调研我县扶贫对象调整工作

11月6日,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吴兴金一行到我县调研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开展情况。县领导翟立波、孟克非、张军参加活动。

吴兴金先后到孝直镇和锦水街道,就“N+积分”扶贫模式、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以及相关档案资料进行了实地察看,并认真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平阴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真重视、真想法、真用心、真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N+积分”扶贫模式、“孝亲养老”模式等一些创新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推进工作中狠抓落实,真正使扶贫脱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就做好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吴兴金要求,要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注重脱贫质量,紧扣时间节点,严把数据质量关,切实抓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要规范档案资料,确保采集信息真实、准确、规范,做到每一环节都要留存资料,全程留痕、有据可查。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工作不松劲、不懈怠,圆满完成考核各项任务。(记者 赵青山)

榆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讲

11月5日傍晚,绵绵的阴雨天气又给这个季节增添了一分寒意,但是在榆山街道东阮二村的会议室里,一声声高亢嘹亮的讲课声却让全村的党员和群众代表听的热血沸腾。

正值11月份党员活动日,东阮二村依托刚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党员活动日为契机,邀请原县委党校副校长、榆山街道“蒲公英”文明实践志愿者刘东军到村为大家讲授第一课。刘东军以《高举旗帜、同心协力,促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农村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号召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敢担当作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为本村建言献策、贡献党员力量。

目前,该街道已有11个村(社区)落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依托街道成立的“蒲公英”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讲、评、帮、乐、庆”5种途径,向辖区群众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精神、传技术、传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榆山落地生根。(通讯员 段艳艳)

安城镇:边角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这批国槐四年就能成材出售,一棵树苗可创收100多元。”村支部书记卢昭锋介绍说,“卢昭乾家仅此一项就可年增收一千多元。”近日,县信访局和安城镇脱贫攻坚工作组来到林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卢昭乾家,共同栽植下四十六棵国槐,标志着该村“边角经济”扶贫项目的正式启动。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林洼村在县、镇脱贫攻坚工作组的指导下,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地搞集体开发,并制定了“四统一”工作方案,即房前屋后空闲地统一收归集体、统一清除垃圾、统一绿化模式、统一加强管理。县信访局驻该村第一书记周振华说:“我们把这4500棵国槐免费发放给群众,由群众管理、集体监督,收益按照村集体、种植户4:6的比例进行分红,集体和群众增加收入的同时盘活了闲置资源,美化了村居环境,可谓一举多得”。(通讯员 陈家明)

玫瑰镇:外山村乡风文明银行兑奖

“自从乡风文明银行启动以来,我们村涌现出一批好人好事,像拾金不昧的好村民李子西一样,都是发自肺腑的。”玫瑰镇外山村支部书记李庆军说道。11月6日,外山村委大院里,热闹不已,有的村民记录积分,有的村民交流着乡风文明银行启动以来自己所得积分。

据介绍,该村自乡风文明银行启动仪式以来,村民参与热情高涨,此次兑奖是第一次兑奖,全村近200人兑换了积分,积分兑换分为三个档次,10积分,兑换香皂一块;20积分,兑换洗衣液一袋;30积分,兑换洗衣液和润肤霜一瓶。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发扬乡风文明银行的积极作用,实施每月一次兑换积分行动,充分发挥乡风文明银行督查小组作用,公平、公正、公开积分,调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创文明新风。(通讯员 李苓)

孔村镇:增绿增美推进生态振兴

近日,一辆拉满绿化苗木的货车缓缓驶入孔村镇刘小庄村,而在村头早已聚集了参加今天绿化行动的十几位村民。从卸载苗木到挖坑、栽植、培土.....大家有序配合,在铲车和小型挖掘机等机械的帮助下,不到一天的时间,刘小庄村600米长的主街两侧就变成了由黄金槐、紫叶李等苗木装扮的风景线。据了解,这次绿化行动刘小庄村共新栽植苗木300余棵,投入约12万元,而这些资金都全部来源于孔村镇专项扶持村级绿化资金。

为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孔村镇率先启动“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首年主推绿化提升。按照户籍人口每人150元的标准,孔村镇计划投入约7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村级绿化。当前各村纷纷抓住秋季绿化时机,完成前期规划、招标,逐步进入适宜苗木绿化阶段,整体绿化提升行动将于明年三月份全部完成。在2018年投入2365万元、完成“一心、三河、多面、一廊道”绿化扩面提质、新增绿化面积375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全镇“增绿”“增美”文章,在提升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通讯员 刘帅)

东阿镇:电商培训进村庄

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近日,东阿镇窑头村积极协调县商务信息中心,邀请平阴电子商务协会、平阴县深泉问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电子商务有兴趣的群众进行了知识技能培训。

培训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讲师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培训按照“电商+金融+农产品”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本地小米、地瓜、油桃等特色农产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PPT视频资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围绕淘宝店铺如何定位,新手如何开店等进行知识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此次培训,使参训人员对电商基本常识有了进一步认识,培养了创业创新意识,提升了群众创业就业技能,增加了经济收入,拓宽了致富门路。(通讯员 常文海)

监制:孙其秀

编辑:刘祥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