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此時形式不允許福臨改立董鄂妃爲皇后,因爲蒙古女人失去後宮主位,滿蒙關係勢必受到影響,大清帝國的立國之基將被撼動,所以孝莊毫不猶豫地在立後一事上壓制兒子。爲確保這種關係代代相傳,維護自己家的特殊地位,福臨繼位不久,孝莊就冊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吉特氏爲皇后。

多爾袞雖然同意立福臨爲帝,但對於皇位,他仍然心存嚮往。雖然此時他任攝政王,實權又打魚濟爾哈朗,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着大清的軍政大權,但畢竟與親自當皇帝不同。
多爾袞的權利慾望不斷膨脹,借攝政王之權開始在朝廷中不斷排除異己,順治帝也因此成了傀儡。順治帝的長兄即肅親王豪格在1644年,即順治元年就被羅織罪名,廢爲庶人,囚禁致死,其福晉被多爾袞收入王府。與他同居輔政王之位的濟爾哈朗,儘管一早就拱手將權力讓出,知趣地壁居家中,但終因附依過豪格而於1647年被免職,第二年又降爲郡王。多爾袞當時唯一與皇帝不同的,只是一個頭銜而已。
孝莊太后此時也看出如果任由多爾袞發展下去,遲早造成大患。對於多爾袞的步步緊逼,孝莊首先採取的是隱忍、退讓、委曲求全的態度。她一方面給予多爾袞更多的賞賜以及言語安撫,積極地拉攏多爾袞,盡一切可能讓他放鬆警惕,以解除福臨和大清王朝的危機。後來順治改稱多爾袞“皇父攝政王”,更表現出孝莊的勇氣和魄力。另一方面,孝莊自己也積極地輔佐兒子管理朝政。她進行了一系列的政事安排,而且積極支持滿漢並用。他清楚地看到,在這個以漢人爲主的江山面前,如果只用清人而放棄漢人就不可能真正治理天下的。
順治七年(1650年),如日中天的多爾袞突然患病而亡,被迫封爲“誠敬義皇帝”,用皇帝喪儀。不管多爾袞因何而死,但順治帝至此終於拿回了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權利。多爾袞病亡不到兩月,有人告發他早就心存篡位之圖謀,順治帝順水推舟,朝廷宣佈多爾袞“謀篡大位”等種種罪狀,下令抄其家並廢除其一切榮銜,削爵毀墓並撤去太廟牌位,此外還清洗了多爾袞一干黨羽。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清復明”的聲音從沒有停止,動亂時時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威脅着清政權你。爲籠絡漢人,孝莊太后大力拉攏漢人臣子,與吳三桂聯姻,封平南王,孔有德女兒爲郡主,等等。同時,孝莊太后非常重視百姓疾苦,從不徇私,又能嚴懲貪官,減免百姓賦稅,盡心盡力推進國家的發展。雖然此時的清政權並非固若磐石,但至少良性發展着。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位時定下滿蒙聯姻的既定國,策鑑於蒙古八旗在清政權建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分量極重。爲確保這種關係代代相傳,維護自己家的特殊地位,福臨繼位不久,孝莊就冊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吉特氏爲皇后。
帝王的婚姻自古以來便帶有政治色彩,但是福臨偏偏是個性情中人,喜歡以自己的喜好對待自己的皇后。皇后博爾吉特氏雖然聰明、漂亮,但生活奢侈,而且嫉妒心極強,福臨對此不能容忍,沒過多久就堅決要求另立皇后。而對大臣的屢次諫阻,他仍然堅持己見,毫不退讓。孝莊見兒子這裏實在沒有迴轉餘地,只好降皇后爲靜妃,改居側宮。爲了消除隨之而來的消極政治影響,孝莊又選擇蒙古科爾沁多羅多貝勒侄女博爾濟吉特氏進宮爲妃,但福臨對這位來自草原的漂亮姑娘同樣不感興趣。
福臨最喜歡的是董鄂妃,對她的感情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此時形式不允許福臨改立董鄂妃爲皇后,因爲蒙古女人失去後宮主位,滿蒙關係勢必受到影響,大清帝國的立國之基將被撼動,所以孝莊毫不猶豫地在立後一事上壓制兒子。這種微妙緊張的母子婆媳關係持續了五六年,幸而多年的政治經驗和堅毅的性格令孝莊始終維持着一種平衡,清政權纔不致因後宮的傾軋而發生動搖。
順治十四年(1657年)的十月,董鄂氏產下一子,4個月後不幸夭折,董鄂氏因此抑鬱成疾,宮廷矛盾鬥爭帶來的精神負擔又使她更加虛損贏弱,3年後哦董鄂氏即病逝。順治帝遭此打擊也精神頹喪,未出半年便患天花而逝,年僅二十四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