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誰是清朝第一權臣,多爾袞自認第二的話,那應該是沒人能排第一了;多爾袞生前先後被封爲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什麼叫攝政王?所謂攝政王,指的就是代替或代表出國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備執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國家領導權的人。原本輔政大臣有兩位,除了多爾袞外,還有濟爾哈朗。

但濟爾哈朗聰明啊,見難以抵抗強勢的多爾袞,於是自毀名節,罷免輔政職務。由於濟爾哈朗的“主動”退讓,多爾袞掌握了全部的朝政大權。但是,多爾袞能走到這一步,也絕非偶然,多爾袞一生戰功赫赫,稱其爲清朝第一名將那是毫不爲過的;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皇太極的弟弟,天資聰穎、才華橫溢,頗受努爾哈赤喜愛,八歲時便躋身於參與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

在努爾哈赤後期時,多爾袞已經算是一名手握實權的臺吉(王子)了。在努爾哈赤去世時,多爾袞年僅十五歲,不過皇太極對這個弟弟卻是極好,帶着多爾袞進軍蒙古察哈爾部。多爾袞有戰功,破敵人於敖穆楞。皇太極賜給他“墨爾根戴青”(意爲聰明的統帥)的美號,併成爲正白旗旗主,這一年,多爾袞十七歲。

多爾袞24歲時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25歲時隨皇太極親征朝鮮,參與丙子之役,攻克江華島,俘虜朝鮮國王家屬。並在公元1641年至公元1642年爆發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在皇太極猝死後,經過一系列權力鬥爭,最終多爾袞還是沒能成爲皇帝,而是成了攝政王。

皇帝是年僅六歲的皇九子福臨,爲何福臨能成爲皇帝呢?這與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后(大玉兒)有極大的關係,雖然正史沒有明確記載,但在各種野史中,這孝莊太后都和多爾袞有諸多不可明說的關係。按理說,明王朝再怎麼衰弱,但山海關及長城的存在,滿清想入主中原也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但也許是命運使然,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大明王朝被滅國;而此時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陷入兩難之際,自立的可能性幾乎爲零,那留給吳三桂的選擇只有選擇一方投降,究竟是投降李自成還是滿清?就在吳三桂糾結的時候,據說李自成滅了吳三桂全家,而且還擄走了他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降了滿清,並帶領滿清八旗入關。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看似勢大,其實都是無組織無紀律的存在,故而輕鬆被擊敗;滿清順利入京,並乘勢迅速平定中原。公元1644年,順治帝從盛京到達北京,封多爾袞爲叔父攝政王,賜穿貂蟒朝衣。命禮部爲多爾袞建碑紀績,加賜多爾袞冊寶、上飾十三顆東珠的黑狐冠一頂、黑狐裘一襲,金銀、馬駝等。

後順治皇帝在皇極門向全國頒佈登基詔書,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開始了以北京爲都城的長達260多年的統治。當順治皇帝於皇極門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爾袞爲叔父攝政王的同時,即令爲多爾袞建碑紀功,“永垂功名於萬世”。從此,在待遇上,多爾袞開始凌駕於諸王之上。多爾袞晉爲皇叔父攝政王后,一切諸如圍獵、出師等時,王公貴族俱要聚集一處待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袞。

若其回王府,則需送至府門。如遇元旦、慶賀禮時,文武大臣在朝賀順治帝后,即去朝賀多爾袞。上朝時,多爾袞於午門內從便下轎,而諸王需於午門外下轎等等。上述所有注都表明一點,即多爾袞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後,多爾袞繼續打壓政敵,又向前進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

其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僭擬至尊”,即是說多爾袞不僅實權在握,而且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向皇帝看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而且,他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特別是“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於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綜上種種,此時的多爾袞,已與皇帝無異;但就在多爾袞處於人生巔峯時,卻因外出行獵墜馬跌傷而暴斃,終年三十九歲。順治皇帝得到消息後大驚,下詔追尊多爾袞爲“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而且還尊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爲義皇后。祔享太廟。

但是,多爾袞死後不久,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首先了阿濟格的罪,然後恢復兩黃旗貴族的地位,提升兩紅旗的滿達海、瓦克達、傑書、羅可鐸等。兩白旗大臣蘇克薩哈等見勢頭不對,也紛紛倒戈。在這種形勢下,先興羅什等五人獄,然後便正式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掘墳鞭屍。

其實,公平的來說,多爾袞對清王朝有着極爲卓絕的貢獻;但同樣的,作爲權臣,他驕橫跋扈,排除異己,雖不是皇帝,但權勢已經等同於皇帝。至於順治皇帝爲何如此恨他,歷史上有兩種猜測,第一種是多爾袞壓迫順治皇帝太狠了,第二種就是多爾袞和順治皇帝母親的關係;也許兩種都有吧。直到乾隆皇帝時期,多爾袞才得以平反,得到應有的榮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