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馬拉松跑完了,但城市品牌營銷這場馬拉松還在繼續。

  11月3日,首屆鄭州國際馬拉松賽鳴槍開跑。

  鄭子蒙 | 文

  鄭州市政府主辦的這項賽事,辦賽之初就確定對標中國田協、國際田聯“雙金”賽事標準,誓把賽事打造成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樞紐之城”相匹配的國際賽事品牌。

  途經中原路

  “鄭馬”是鄭州首個“城市專屬”馬拉松品牌,它的賽道橫穿城市核心區,以綠城廣場爲起點,依次經過二七廣場、紫荊山、金水路、龍子湖等區域,抵達設在鄭東新區CBD的終點。

  一路上,不僅有商代城牆、二七塔等遺蹟與地標,還有老城人文風貌和新區現代建築,充分展示了鄭州城市發展脈絡。

  跑過二七塔

  據報道,有中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34個國家及地區的22000多名跑友,參加了這次鄭馬,參賽者中,還有以“跑步去尋根”爲主題的“姓氏跑團”。

  央視體育賽事頻道也在當天對鄭馬做了近2個小時的錄播,這是央視第一次對鄭州的馬拉松賽事進行的全程跟蹤報道,演播間還邀請了文化學者閻鐵成(鄭州文物局原局長)做鄭馬解說。

  閻老師在解說時感嘆,“空中看鄭州畫面太美了!這項賽事組織得也很好,展現了城市最好的一面。”

  央視高級編輯、體育頻道原副總監岑傳理,也對鄭馬評價很高,“鄭馬雖是第一次辦,在全國來看起點很高,是可以和國際接軌的。鄭州地形非常好,本身是中原城市,也是全國城市交通的中心,所以在這裏舉辦馬拉賽,地點非常好,且鄭州第一次舉辦馬拉松,就和北馬、上馬、廈馬一樣,安排在城市中心地帶舉行。比賽組織工作很有序,出發地很好。沿途包括水的供應、安全問題、隔離帶的設置,跑道的路線都非常明確,選手一目瞭然,真的很好。”

  這些聲勢與讚譽,似乎都蓋過了鄭州之前規模最大的“鄭開馬拉松”。

  鄭州馬拉松賽事:有數量,沒質量

  2005年,“鄭汴一體化”的概念提出並被官方採用。2006年,鄭州開封兩地電信融城,鄭開大道通車。2007年,河南省體育局與鄭州、開封兩地政府共同主辦的“鄭開馬拉松”誕生。

  鄭開馬拉松橫跨兩城,據說是世界上唯一連接兩座古都的馬拉松賽事,賽道也是平坦開闊、全程直線,最利於選手跑出好成績。

  於是,許多跑友都來鄭開刷成績。儘管城郊景色與沿途風光有些單調乏味,儘管有時設在售樓部內的賽道終點讓人犯暈,但這都不影響跑友對鄭開的熱情。經過12年的發展,鄭開已被評爲中國田協金牌賽事,但因賽道和賽事組織方面的差距,鄭開還沒有達到A1的標準,暫被歸類到A2等級。

  (中國的馬拉松賽事,分爲金牌、銀牌、銅牌三等級,除此之外,還劃分有A(又細分爲A1和A2)、B等級賽事。中國田協每年根據賽事等級評定標準進行打分,最終在馬拉松年會上公佈結果)

  其實,鄭馬之前的鄭州馬拉松賽事並不少,算上鄭馬,鄭州的馬拉松數量已經達到6場,在全國排名第9。

  除了A2類田協金牌賽事的鄭開國際馬拉松,還有A1類賽事田協銅牌賽事鄭州炎黃國際馬拉松、A1類賽事鞏義國際馬拉松,B類賽事:高新區舉辦的鄭州國際女子馬拉松,登封市舉辦的嵩山少林國際馬拉松,另外還有未參加評級的:鄭東新區管委會主辦的鄭州龍湖國際半程馬拉松,新鄭市主辦的黃帝故里國際馬拉松。

  可見,鄭州舉辦的這些馬拉松,在規模和檔次上參差不齊,並沒有在全國有叫得響的賽事。與此同時,鄰省的省會卻不斷髮力,推出有廣泛影響的城市專屬馬拉松,並打造成國內金牌賽事。

  2014年,合肥舉行了第一屆國際馬拉松賽事,2016年該賽事被評爲金牌賽事。

  2016年武漢馬拉松創辦,並在2018年從中國田協銅牌賽事直接升爲金牌賽事。“漢馬”橫跨“一城兩江三鎮四橋五湖”,被稱擁有“最美賽道”,還入選了中國馬拉松大滿貫賽事(還有北上廣渝)。

  2017年西安馬拉松鳴槍開跑,打出古城特色牌:一座最中國的城市,一場最中國的馬拉松。

  鄭州當然也不能等閒視之。城市影響力和綜合實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一場“高起點、高規格”國際性體育賽事,呼之欲出。

  鄭馬離“雙金”有多遠?

  鄭馬要迎頭趕上,也並不是遙不可及。中國田協對賽事等級的劃分,主要依據賽事組織、賽道標準、參賽人數、後勤保障、外籍選手成績等標準。

  前幾項多爲硬件因素,只要資金到位加上政府保障,都不難實現。只有外籍選手的成績,稍顯不確定。因爲國內的頂級賽事就這麼幾場,頂級選手的狀態每年就允許跑三四場。

  來看看鄭馬和其他馬拉松的成績對比:

  2018鄭馬男子全程冠軍:2:14:22 (埃塞俄比亞 Geza Taddessa Senebeta)

  2018鄭開馬拉松男子全程冠軍:2:13:58 (肯尼亞 切裏莫·科博伊)

  2018西安馬拉松賽男子全程冠軍:2:16:40(埃塞俄比亞)

  2018武漢馬拉松賽男子全程冠軍:2:15:29 (摩洛哥 BOUDAD ZAKARIR)

  可見,首屆鄭馬男子全程冠軍的成績,完全可以達到田協金牌賽事的標準。

  而達到了中國田協金牌賽事的標準後,纔有資格去申請國際田聯金標賽事。

  目前,中國已經有7項賽事獲得國際田聯金標賽事的稱號:廈門馬拉松、重慶國際馬拉松、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蘭州國際馬拉松、北京馬拉松、上海國際馬拉松、揚州國際半程馬拉松。

  全國興起的馬拉松熱

  因爲跑步這項運動受限較少、門檻較低,普通民衆的熱情和參與度高,作爲公路長跑的馬拉松,自然發展成爲中國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品牌賽事之一。

  著名的城市馬拉松,不斷出現“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如北京馬拉松,3萬人的比賽名額,報名人數近10萬人,原本只需200元的參賽資格,在二手交易網站已被炒到2000元。

  中國田徑協會發布2017馬拉松年度報告稱:全年共舉辦賽事1100場,參賽人次近500萬。境內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已經涵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的234個城市。馬拉松及相關運動直接從業人口數72萬,間接從業人口數200萬,年度產業總規模達700億。

  馬拉松的商業價值

  一場馬拉松費用成本,中小賽事通常在500萬-1000萬元之間。成本費用主要分爲3部分:參賽者的裝備和賽道上的補給等賽事服務費用,支出約在200萬元;運營人力成本、後勤保障等費用支出,約在200萬元;另外安保、醫療、賽事衛生設施等費用支出,約在100萬元。

  像北馬、上馬等賽事,賽制體系更爲龐大,承辦費用自然也更多。但它總營收一般都在3000萬元上下,還有大量利潤空間。

  曾承辦杭馬賽事的智美體育在2014年公開數據顯示:杭州馬拉松成本1200萬,收入2000萬。當年該公司中期年報顯示,賽事運營部分的毛利率高達65.8%。

  據本次鄭馬的主辦方之一,北京中跡體育管理有限公司統計,鄭州國際馬拉松至少吸引了3萬多名外地人員到鄭參賽或參觀旅遊。據瞭解,鄭馬爲鄭州帶來直接經濟收入超過2億元,而後續的包括旅遊、消費、投資等傳播價值更是達到15億元。

  馬拉松與城市品牌

  一位馬拉松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只有北馬、上馬等頂級賽事,能夠完全依靠贊助商費用舉辦賽事。其餘近300場賽事很難拉到大額度的贊助,同時盈利模式也極爲模糊。

  無奈之下,承辦方只能希望當地政府給予大量資金支持。這也正是如今衆多新生中小賽事運營公司最常見的模式。

  對於馬拉松,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城市需要對外宣傳自己,而相對於以往在各地電視投放廣告所帶來的效應,遠不如一場馬拉松比賽更爲直接。舉辦一場成功的馬拉松,不但可以宣傳城市綜合實力,同時選手以及愛好者的到來,也能帶動當地餐飲、旅遊等行業經濟。

  中國馬拉松經紀第一人陶紹明,同樣認同這一觀點。他曾協助雲南水富舉辦的半程馬拉松賽事,如今已被中國田徑協會授予“金牌賽事“稱號,成爲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核心比賽之一,讓國內外衆多馬拉松選手注目。

  “馬拉松賽事是傳播城市的良好契機,運營馬拉松賽事不是找一座城市運營一場賽事,而應該是要通過一場高水準、專業化、獨特性的賽事來營銷好一座城市。馬拉松不是一個單一的賽事,而是融入在人們生活當中,反映城市特質和人文精神。”新華網體育總經理侯大偉如是說。

  賽事與城市品牌打造

  纔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毫無疑問,城市馬拉松賽事的成功舉辦,會極大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跑友和媒體的肯定,是對首屆鄭馬的最大鼓勵。但這僅是開始,以打造國際田聯和中國田協“雙金”賽事標準要求自己的鄭馬,還有許多事要做。

  比如在一些細節上它還能做得更好。有跑友反映,鄭馬特製的參賽服,在舒適度方面比着北馬和西馬差好多;參賽物資中的泡麪,爲什麼是康師傅,而不是更有本地特色的“白象”?

  也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在央視直播畫面中,好多字幕都是錯的:鄭州站西廣場被標成了“鄭州西站”,鄭東新區的運河也誤認爲是“金水河”。

  擺在鄭馬面前的挑戰還很多,也正因它被媒體和相關學者寄予了厚望,不僅肩負起鄭州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商都名片的重任,還要體現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更要聯繫起“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戰略部署。

  其實,未來評判鄭馬的成功與否也很簡單,除了達到“雙金”標準、賽事連續良性經營外,更重要的還有那些“用腳投票”外埠跑友的數量與口碑,以及本地民衆的參與感。

  (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