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圖,從甲板上望出去,近在咫尺的哈伯德冰川像一道擋在船頭前的巨大冰牆(下圖)。下圖,哈伯德冰川和遠處的“沃爾什山”(Mount Walsh)。

多關注“千與千尋和千惠”的文字,不會讓您失望。真的,廢話不說了,直接上乾貨。

乘坐阿拉斯加郵輪,最大的看點就是從海上觀賞冰川。郵輪從惠蒂爾港出發後,沿海岸向南行駛一夜。第二天上午,船上的大喇叭通知大夥兒:哈伯德冰川(Hubbard Glacier)就要到了!

走上甲板一看,郵輪已經拐進了一個叫做“祛魅灣”(Disenchantment Bay)的峽灣。“祛魅”這個詞聽上去就很神祕,關於它的含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這裏不必多費筆墨來解釋它。大船安靜地、緩緩地行駛在佈滿浮冰的水面上,像是怕驚擾什麼似的(下圖)。

大船就這麼緩緩地在冰峽中走了好久,大家都等得有點兒不耐煩了。忽然,就在船頭的正前方,茫茫雪山之中,似有一條白色的“河流”蜿蜒而出、注入大海(下圖)。

船走得再近一些,終於可以看清了,那不是奔騰的水流,而是一條寬寬的“冰流”,從雪山深處流出來,匯入冰海(下圖)。

聚集在甲板上的人們被眼前的奇景深深吸引,大家或凝神注視、或舉起相機拍照。但是,他們是不是忽視了什麼呢?(請仔細觀查下圖背景中那個藍褐色相間的龐大部分)

顧不上旁邊有什麼了,因爲眼前的景色太震撼。前方這條白色的“冰河”,就是我們今天特意來拜訪的主角——哈伯德冰川!(下圖)

哈伯德冰川以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的首任會長加德納 ▪ 哈伯德的姓氏來命名。哈伯德冰川是阿拉斯加最大的“浪潮型冰川”(冰川直接入海,下圖)。

臨近冰川的時候,郵輪似乎早早地就關閉了引擎,大船幾乎是無聲地、一點一點地向冰川靠近……這麼多人聚集在甲板上,卻聽不見嘈雜之聲,只有一片“咔嚓、咔嚓”的相機快門兒響動。

寂靜之中,時不時會有巨大的轟鳴聲傳來。那是冰川最前面的冰塊轟然崩塌、墜入大海的聲音。前方的“冰壩”一點一點地坍落、後面的冰層一點一點地向前擠壓,冰川就是這樣極其緩慢地“流動”着。

下圖,哈伯德冰川和遠處的“沃爾什山”(Mount Walsh)。沃爾什山是加拿大育空境內的雪山。實際上,哈伯德冰川所在的位置,是美國阿拉斯加海岸地區與加拿大育空地區的交界處。

郵輪在哈伯德冰川前緩慢地轉動身軀,爲的是讓船兩側的乘客都能看到冰川的景色。

遠處岸邊的一塊礁石上,有一羣海獅正在懶洋洋地曬太陽(下圖)。

現在,讓我們近距離地觀賞一下哈伯德冰川西側的另一條冰川——特納冰川(Turner Glacier),它曾出現在本文第4張照片的背景中。雖說特納冰川沒有哈伯德冰川壯觀,但是它的深藍色令它看上去更漂亮(下圖)。

下圖,從甲板上望出去,近在咫尺的哈伯德冰川像一道擋在船頭前的巨大冰牆(下圖)。

郵輪在哈伯德冰川前盤桓很久,很多在甲板上站了太久的乘客都已經回艙房去休息了。從下圖中可以看出,趴在欄杆前欣賞冰川的已經沒有幾個人了。

郵輪終於駛離哈伯德冰川。這時,藍天如洗、冰海如境,哈伯德冰川在豔陽下閃耀着刺目的白光(下圖)。

郵輪告別哈伯德冰川,漸漸駛出浮冰密佈的祛魅灣,沿着阿拉斯加海岸繼續南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