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中,大批伊拉克空军战斗机为了躲避多国部队打击,纷纷逃亡伊朗,战争结束后,这些战机并没有返回伊拉克,而是成为伊朗空军的财产,这也是1979年革命后,伊朗空军唯一获得的一批战斗机,其中不乏米格-29这样的先进机型,而且很可能其后得到外国技术的支持,对其进行了有限幅度的现代化升级。

  伊朗空军规模并不小,但其现代化程度明显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远远落后于时代,由于严格的信息管制,伊朗空军的现状外界很难准确了解,但根据一些有限的信息,伊朗空军拥有的战斗机妥善率并不高,尤其是复杂的美制F-14A“雄猫”,国外军事专家认为这种战斗机连同其配用的AIM-54A“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具备全部战斗力的数量很少,这些战斗机和导弹都被伊朗精心维护,平时轻易不使用,以备突发情况。

  虽然不少人吹嘘伊朗具备完善的军事工业,但伊朗的军事工业技术水平很低,伊朗对其拥有的战斗机进行现代化改造很不顺利,主要是增强其对地攻击能力,至于提高空战能力,诸如升级机载雷达,使其具备发射俄制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难,尽管出于宣传目的,伊朗官方不时发布一些新改进甚至新机型照片,但能够投入量产在伊朗空军批量服役的,几乎没有。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11月3日,伊朗已经开始制造其第一架国产战斗机“天河”(Kowsar),这种战斗机在今年8月才亮相,根据透露出来的资料看,“天河”实际上还是仿制的伊朗空军装备的美制F-5“虎”式战斗机,但对航电等进行了现代化改进,当然,这个改进也是很有限度的,虽然名为战斗机,但伊朗空军明确表示,其主要用于空中支援,可以挂载伊朗生产的多种制导武器。

  相比伊朗空军装备的其他战斗机,美制F-5最为简单,可靠性和性能也让伊朗空军十分满意,伊朗空军在维护和改进这种战斗机方面很有心得,由于本身就是一种军援战斗机,实际上装备F-5战斗机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伊朗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这种战斗机的关键零部件,对大多数零件都能进行仿制,虽然伊朗也承认,其仿制品在性能和使用寿命上有所差距,但终究也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伊朗航空业早就试图国产化F-5战斗机,但其明显不顺利,除了关键零部件无法自制外,伊朗对F-5的气动布局似乎也未吃透,之前的“霹雳”,实际上是双垂尾版本的F-5,伊朗宣称其性能与F-18C/D“大黄蜂”类似,这明显是吹牛,后来的消息证实,“霹雳”的双垂尾布局严重恶化了气动性能,完全是一种失败的自主创新,这导致“霹雳”根本无法量产。现在,又一次“国产”战斗机开始生产,很难想象这种主要用于对地攻击的战斗机会对美国、以色列和沙特等国构成威胁,但在伊朗国内多地爆发武装叛乱的情况下,倒是大有用武之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