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中,大批伊拉克空軍戰鬥機爲了躲避多國部隊打擊,紛紛逃亡伊朗,戰爭結束後,這些戰機並沒有返回伊拉克,而是成爲伊朗空軍的財產,這也是1979年革命後,伊朗空軍唯一獲得的一批戰鬥機,其中不乏米格-29這樣的先進機型,而且很可能其後得到外國技術的支持,對其進行了有限幅度的現代化升級。

  伊朗空軍規模並不小,但其現代化程度明顯還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末,遠遠落後於時代,由於嚴格的信息管制,伊朗空軍的現狀外界很難準確瞭解,但根據一些有限的信息,伊朗空軍擁有的戰鬥機妥善率並不高,尤其是複雜的美製F-14A“雄貓”,國外軍事專家認爲這種戰鬥機連同其配用的AIM-54A“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具備全部戰鬥力的數量很少,這些戰鬥機和導彈都被伊朗精心維護,平時輕易不使用,以備突發情況。

  雖然不少人吹噓伊朗具備完善的軍事工業,但伊朗的軍事工業技術水平很低,伊朗對其擁有的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造很不順利,主要是增強其對地攻擊能力,至於提高空戰能力,諸如升級機載雷達,使其具備發射俄製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難,儘管出於宣傳目的,伊朗官方不時發佈一些新改進甚至新機型照片,但能夠投入量產在伊朗空軍批量服役的,幾乎沒有。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11月3日,伊朗已經開始製造其第一架國產戰鬥機“天河”(Kowsar),這種戰鬥機在今年8月才亮相,根據透露出來的資料看,“天河”實際上還是仿製的伊朗空軍裝備的美製F-5“虎”式戰鬥機,但對航電等進行了現代化改進,當然,這個改進也是很有限度的,雖然名爲戰鬥機,但伊朗空軍明確表示,其主要用於空中支援,可以掛載伊朗生產的多種制導武器。

  相比伊朗空軍裝備的其他戰鬥機,美製F-5最爲簡單,可靠性和性能也讓伊朗空軍十分滿意,伊朗空軍在維護和改進這種戰鬥機方面很有心得,由於本身就是一種軍援戰鬥機,實際上裝備F-5戰鬥機的國家和地區很多,伊朗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獲得這種戰鬥機的關鍵零部件,對大多數零件都能進行仿製,雖然伊朗也承認,其仿製品在性能和使用壽命上有所差距,但終究也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伊朗航空業早就試圖國產化F-5戰鬥機,但其明顯不順利,除了關鍵零部件無法自制外,伊朗對F-5的氣動佈局似乎也未喫透,之前的“霹靂”,實際上是雙垂尾版本的F-5,伊朗宣稱其性能與F-18C/D“大黃蜂”類似,這明顯是吹牛,後來的消息證實,“霹靂”的雙垂尾佈局嚴重惡化了氣動性能,完全是一種失敗的自主創新,這導致“霹靂”根本無法量產。現在,又一次“國產”戰鬥機開始生產,很難想象這種主要用於對地攻擊的戰鬥機會對美國、以色列和沙特等國構成威脅,但在伊朗國內多地爆發武裝叛亂的情況下,倒是大有用武之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