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既有爲建設自由貿易港而簽約落地的中國大唐國際貿易中心等重大項目,也有結合海南實際推進三大主導產業發展、“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而謀劃開工的文昌航天超算大數據產業集羣、邁灣水利樞紐等高質量項目。2019年末,海南省發改委牽頭編制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升級實施方案》,着力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持續生成符合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要求,投入強度高,帶動作用強的高水平項目。

(原標題:海南489億投資落地 自貿港總體規劃呼之欲出)

海南自由貿易港已近在眼前。按照兩步走規劃,海南第一步用兩年左右時間在全島建立自貿試驗區,從2020年開始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多年以後,當人們回顧海南的發展歷程,一定無法繞過2020年這一重要的歷史時點。

在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兩週年之際,海南自由貿易港已近在眼前。4月13日,海南省委、省政府舉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和簽約儀式,集中開工項目共100個,總投資489億元。

其中,既有爲建設自由貿易港而簽約落地的中國大唐國際貿易中心等重大項目,也有結合海南實際推進三大主導產業發展、“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而謀劃開工的文昌航天超算大數據產業集羣、邁灣水利樞紐等高質量項目。

按照兩步走規劃,海南第一步用兩年左右時間在全島建立自貿試驗區,從2020年開始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在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辦)副主任陳小華看來,從第一步紮實穩健地邁向第二步,已成爲過去兩年間海南最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

海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世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兩年以來,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打基礎的過程已基本完成,尤其自2019年初開始明顯提速。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已實現較好的開局,制度創新建設基本搭建完成,金融開放的壓力測試也已基本成型。

考慮到眼下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背景,李世傑認爲,在自貿港規劃出臺之初,海南在建設自貿港的過程中應多一些對完善現有風險防控體系的考量,尤其是抵禦生物安全風險,以爲未來的動植物資源中轉和人員高度流動建立更安全的屏障。

自貿港破局需基建先行

基礎設施建設,在自貿區(港)政策落地中發揮着先導性的推動作用,也是自貿港建設“破局”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一點從4月13日集中開工和簽約的項目類型比例上可以明顯看到。

當日開工的100個項目中,“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項目數量和總投資額雙雙最高,數量爲50個,共有297億投資額流向基建領域,佔比高達61%。而產業發展項目、民生公共服務項目數量分別爲30個和20個,投資金額佔比分別爲32%和7%。

“如果沒有基礎設施的暢通和保障,自貿港在真正實施過程中就會面臨很多掣肘。” 李世傑表示,自2018年提出建設自貿區(港)之時,海南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兩年之間,海南不斷髮力,加快補足基建短板。

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2018年8月出臺《海南省信息基礎設施水平鞏固提升三年專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其中提出,三年內投資120億元以上,構建高速率、全覆蓋、智能化、高安全、天地互通一體化的通信網絡,到2020年底,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標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2019年末,海南省發改委牽頭編制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升級實施方案》,着力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持續生成符合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要求,投入強度高,帶動作用強的高水平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4月13日簽約和開工的項目投資中,也有32%的資金流向了產業發展領域。

過去兩年間,爲服務自貿區(港) 的產業培育發展,海南已在制度創新上獲得衆多突破。截至2019年12月底,海南總共出臺了六批71項制度創新項目,涉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金融、產品交易等諸多領域,不乏“全國首創”。

在李世傑看來,上述制度創新大部分都圍繞着一個核心問題,即優化營商環境。通過2019年在制度設計上不斷自主創新,海南營商環境較以往已有了質的飛躍。

“這些簽約的企業爲什麼願意來?就是因爲海南的營商環境切實改善了很多。這是海南自貿試驗區階段的一個重要成果,它的重要程度比招來某一個大企業意義要大得多。這是制度層面的根本性改革。”

自貿港將帶來哪些改變

對海南而言,2020年尤爲特殊,這正是從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向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過渡之年。

在談論二者“過渡”的時候,需要分清何爲自貿試驗區,何爲自由貿易港?李世傑認爲,自貿試驗區解決的不是自由貿易問題,而是制度創新問題。全國所有自貿試驗區的總體方案中都有一個共性的提法,就是制度創新和經濟體制改革,而沒有說就要實施零關稅和零壁壘。

相比之下,自由貿易港的任務則與自貿試驗區有本質上的不同。

李世傑表示,首先自貿港如果推行基於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的自由貿易體系,這將是自貿港與所有自貿試驗區最根本的不同之處。其次,自貿港或將實施基於低稅率簡稅制的財稅體制改革。

還有一個差異則是基於FTP賬戶的金融開放。李世傑稱,其他自貿試驗區都沒有這個權限,上海雖然有一部分但仍不充分。預計在海南金融開放可能會做出比較大的探索,金融開放是自貿港一個重要特徵,如果沒有這一部分,自貿港政策可以說是不完備的。

自貿港與自貿區的差別還包括地方產業政策向普惠型、功能型轉變,更加強化市場競爭而非政府財政偏好。“這一點可能是全國很多地方的一個通病,但在自貿港的制度框架下或將有所轉變。”李世傑說。

時值自貿區向自貿港過渡的關鍵時期,海南已基本完成了各項準備。體現在經濟成績上,兩年以來,海南經濟發展換擋提速效果非常顯著。

海南省發展改革委綜合處處長劉曉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海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輕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兩年內剔除房地產業後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爲7.1%,始終保持在平穩較快發展區間。產業結構上,三大產業比重調整爲20.1∶20.6∶59.3,服務業比重累計提高3.6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75%,十二個重點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65%。

需要指出的是,建立牢固的風險防控體系,也是逐步推進自貿港建設的應有之義。

在李世傑看來,現有的風險防控體系依舊偏弱,在過渡初期仍需在三個方向上發力,包括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網絡安全體系和生物安全體系。

當前新冠肺炎儼然成爲全球大流行病,未來自貿港內人員高度流動、動植物資源迅速中轉,生物安全風險尤其值得警惕。SARS疫情過後,中國先後建立了近30個生物安全三級(P3)和2個四級(P4)實驗室,目前海南仍未配備一家P3實驗室,生物防控能力依舊需加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