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公司從1914年在上海《申報》發佈第一條廣告以來,在《申報》發佈的廣告一直持續到1940年代。卻說1940年7月,《申報》刊登張裕公司系列照片廣告,共有12張照片分佈在8期廣告中,涉及葡萄園、葡萄、廠房、壓榨機、殺菌機、酒窖和橡木桶等內容,全方位反映了張裕當時的公司概況。

7月8日《申報》張裕廣告出現一張葡萄園的照片,文字說明稱:“煙臺張裕公司,植葡萄園三千畝,佔七個山頭,年獲百餘萬斤,作釀造原料,在遠東爲獨一之葡萄園。上圖即園景之一角。”

7月10日《申報》張裕廣告出現一張葡萄的照片,文字說明稱:“張裕名貴葡萄之一•定名李將軍。”所謂“李將軍”,即Rulander,在張裕公司晚清時期從歐美引進的124個葡萄品種當中,編號爲18號。Rulander其實就是Pinot Gris(灰皮諾)在奧地利和德國的傳統名稱,張裕公司第一任釀酒師巴保男爵是奧地利人。

7月12日《申報》張裕廣告又有一張葡萄的照片,文字說明稱:“名貴葡萄之二•瓊瑤漿”。所謂“瓊瑤漿”,即Traminer,在張裕公司晚清時期從歐美引進的124個葡萄品種當中,編號爲22號,該品種如今通用的名稱爲Traminer前面加了Gewurz(濃烈的芳香)的德語名稱Gewurztraminer。

7月15日《申報》張裕廣告出現的照片有兩張,分別是“張裕廠圖之正面”和“張裕廠圖之側面”,文字說明稱:“張裕公司爲全國獨一之葡萄釀造工廠,內部設備新穎完善,極合科學管理之標準。廠旁園林茂盛,景色佳麗,下圖可見一斑。”

7月16日《申報》張裕廣告出現的照片也是兩張,題爲“摘葡萄季節之開始”,文字說明稱:“每屆秋月,葡萄成熟,此爲員工最忙之時節;日需數百人,摘取鮮葡萄,運送入廠並壓榨其汁,開始釀造之工作。”從本期報紙的出版時間推斷,這兩張照片的拍攝時間應在1940年之前。

7月18日《申報》張裕廣告出現“水力壓榨機”的兩張照片,文字說明稱:“張裕公司所備釀造機械,均爲最新型者。下圖即榨取葡萄汁之水力壓榨機,構造精巧,工作效率極大。”

7月20日《申報》張裕廣告出現“巴斯德蒸汽殺菌機”照片,文字說明稱:“張裕白蘭地,純系葡萄酒所蒸溜。下圖爲管式巴斯德蒸汽殺菌機,亦近代最新型之設備也。”其中的“溜”會不會是錯別字?其實,張裕早期文獻都叫“蒸溜”,而不是“蒸餾”。仔細琢磨,其實是有道理的:蒸餾的“餾”是食字旁,適用於糧食酒的蒸餾概念;蒸溜的“溜”帶三點水,更符合白蘭地的生產工藝:由液體(原料白葡萄酒)蒸發爲氣體,然後再冷凝爲液體(原白蘭地)。

7月24日《申報》張裕廣告出現的照片有兩張,分別是“地下酒窖之一部”和“蒸溜室外之白蘭地酒桶”。文字說明稱:“張裕特建之地下酒窖,面積甚大。而貯白蘭地酒有十餘年,廿餘年,至四十年者,品質之佳,概可想見。”

進入1940年8月,《申報》張裕廣告又推出“夏令酒話”系列,圍繞消暑解渴展開宣傳,格式是一張白描圖畫配發一段廣告語,比如8月14日的《申報》張裕廣告的畫面是一對情侶對坐飲酒,廣告語稱:“飲冰過量,利少害多!如以張裕大宛香白葡萄酒冰凍飲之,清暑益氣,與一般冰結漣(冰淇淋)、刨冰之類的冷飲品,不可同日而語。”(陳耀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