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声”设为星标,更容易找到我们哦~

  《向人民报告》

  特别策划“向人民报告”:象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小雄说,象山探索形成了以“说、议、办、评”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说事”制度体系,并将按照“三治融合”的要求,打造“村民说事”2.0版。

  △象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小雄接受浙江之声专访

  “村民说事”2009年发源于象山县西周镇。当时西周镇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然而,有些村的村班子和村民沟通不畅,因为水库等工程建设产生的赔偿款分配问题成了老大难,一到开会,质疑谩骂声铺天盖地,甚至有个别村民代表认为村内搞建设是村干部敛财的手段。面对因为土地征用、村级财务、干部作风等引起的矛盾纠纷,西周镇从2009年4月起,在莲花、下芭蕉、杰上、车岭等4个村试点“村民说事”。象山县委政法委书记孙小雄:

  “

  就是通过定期召开村级说事会,让老百姓有事敞开说,干部们也放下身段,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了一批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矛盾纠纷。通过试点,整个乡镇的信访量下降了53%。

  ”

  在西周镇试点“村民说事”的基础上,象山很多地方开始了各自的探索。比如,2011年茅洋乡李家弄村建立“村务会商”制度,每周六晚召集村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会商讨论,解决、监督村内各项事务。又比如,2014年定塘镇叶口山村党支部开展“村事民评”,由20名普通村民组成村级“民间点评团”,对村干部通报的各项村务“刨根问底”,无记名填写满意度测评表。

  渐渐地,象山县形成了以“说、议、办、评”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治理闭环运行机制,“村民说事”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孙小雄:

  “

  ‘说’呢,就是有事放到桌面上讲,我们明确规定,各村要固定日子集中说,每个村设立说事室,每月确定至少1次以上的说事会议,村干部、联村干部集中听取群众各类诉求。‘议’呢主要是常事急事,定期召开村务联席会议商量办法,大事要事呢代表会议来商议,难事特事呢提交上级商议。‘办’,就是民事村办,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村级事务管理多员合一、专职代办,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评’,就是干得好不好,让群众来评价,说事村民专项评,村民代表综合评,镇乡党委绩效评,形成各村之间比学赶超、争先创优。

  ”

  2010年以来,象山县累计化解9600多起矛盾纠纷,平均调处率96.1%。最早推行“村民说事”的西周镇,信访数年均下降20%以上,全县120个“村民说事”示范村基本实现了矛盾不出村、越级“零上访”。孙小雄说,象山将按照“三治融合”的要求,打造“村民说事”2.0版。

  “

  加强自治方面,与农村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相结合,与乡贤文化培育相结合,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加强法治方面,我们主要落实三项举措,加大农村的普法力度,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强开展扫黑除恶。德治方面呢,实施新乡村道德提升行动,推动‘诚信象山’建设,每个村建立一个慈善工作站、一笔慈善公益基金,一支慈善义工队。

  ”

  孙小雄说,象山将推行“村民说事+互联网”模式,特别是要把“村民说事”与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融合运用。

  “

  一方面我们要加大社会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排查上报,另一方面要求网格员积极参加村民说事会,并将说事信息全程记录、逐一上报、分类流转、限时办结。

  ”

  来源:浙江之声高嵩

  编辑:谢一舒

  审稿:夏岚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之声(浙江zhisheng)

  小编邀你收藏浙江之声

  微信又改版啦!完成以下三步,将我们设置成星标!这样,就能每天及时收到新闻推送啦!

  ▼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浙江之声,一路相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