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聲”設爲星標,更容易找到我們哦~

  《向人民報告》

  特別策劃“向人民報告”:象山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孫小雄說,象山探索形成了以“說、議、辦、評”爲核心內容的“村民說事”制度體系,並將按照“三治融合”的要求,打造“村民說事”2.0版。

  △象山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孫小雄接受浙江之聲專訪

  “村民說事”2009年發源於象山縣西周鎮。當時西周鎮處於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時期。然而,有些村的村班子和村民溝通不暢,因爲水庫等工程建設產生的賠償款分配問題成了老大難,一到開會,質疑謾罵聲鋪天蓋地,甚至有個別村民代表認爲村內搞建設是村幹部斂財的手段。面對因爲土地徵用、村級財務、幹部作風等引起的矛盾糾紛,西周鎮從2009年4月起,在蓮花、下芭蕉、傑上、車嶺等4個村試點“村民說事”。象山縣委政法委書記孫小雄:

  “

  就是通過定期召開村級說事會,讓老百姓有事敞開說,幹部們也放下身段,主動與羣衆溝通,解決了一批村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矛盾糾紛。通過試點,整個鄉鎮的信訪量下降了53%。

  ”

  在西周鎮試點“村民說事”的基礎上,象山很多地方開始了各自的探索。比如,2011年茅洋鄉李家弄村建立“村務會商”制度,每週六晚召集村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會商討論,解決、監督村內各項事務。又比如,2014年定塘鎮葉口山村黨支部開展“村事民評”,由20名普通村民組成村級“民間點評團”,對村幹部通報的各項村務“刨根問底”,無記名填寫滿意度測評表。

  漸漸地,象山縣形成了以“說、議、辦、評”爲主要內容的村級治理閉環運行機制,“村民說事”向規範化、制度化邁進。孫小雄:

  “

  ‘說’呢,就是有事放到桌面上講,我們明確規定,各村要固定日子集中說,每個村設立說事室,每月確定至少1次以上的說事會議,村幹部、聯村幹部集中聽取羣衆各類訴求。‘議’呢主要是常事急事,定期召開村務聯席會議商量辦法,大事要事呢代表會議來商議,難事特事呢提交上級商議。‘辦’,就是民事村辦,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實行村級事務管理多員合一、專職代辦,實現村民辦事不出村。‘評’,就是幹得好不好,讓羣衆來評價,說事村民專項評,村民代表綜合評,鎮鄉黨委績效評,形成各村之間比學趕超、爭先創優。

  ”

  2010年以來,象山縣累計化解9600多起矛盾糾紛,平均調處率96.1%。最早推行“村民說事”的西周鎮,信訪數年均下降20%以上,全縣120個“村民說事”示範村基本實現了矛盾不出村、越級“零上訪”。孫小雄說,象山將按照“三治融合”的要求,打造“村民說事”2.0版。

  “

  加強自治方面,與農村小微權力規範運行相結合,與鄉賢文化培育相結合,與村規民約相結合。加強法治方面,我們主要落實三項舉措,加大農村的普法力度,村級法律顧問全覆蓋,加強開展掃黑除惡。德治方面呢,實施新鄉村道德提升行動,推動‘誠信象山’建設,每個村建立一個慈善工作站、一筆慈善公益基金,一支慈善義工隊。

  ”

  孫小雄說,象山將推行“村民說事+互聯網”模式,特別是要把“村民說事”與一中心四平臺全科網格,融合運用。

  “

  一方面我們要加大社會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的排查上報,另一方面要求網格員積極參加村民說事會,並將說事信息全程記錄、逐一上報、分類流轉、限時辦結。

  ”

  來源:浙江之聲高嵩

  編輯:謝一舒

  審稿:夏嵐

  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浙江之聲(浙江zhisheng)

  小編邀你收藏浙江之聲

  微信又改版啦!完成以下三步,將我們設置成星標!這樣,就能每天及時收到新聞推送啦!

  ▼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浙江之聲,一路相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