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民国时期的历史,袁世凯是一位不得不提起的人物。对于清末官场战队哲学,和审时度势的能力,袁世凯做到了当之无愧的前无古人。少年时期,袁世凯不爱读书,因此多次科考成绩不佳。
那时候还能捐官,袁世凯就想走捷径,给自己捐个官当当。没想到半路上银子竟然被人给劫了去,袁世凯彻底怒了。赌气之下,袁世凯告诉家里人,自己一生当中将不再信任任何人。或许从那时候起,就已经注定了他不凡的一生。

初入官场的袁世凯,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有一条他是知道的,那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袁世凯的家庭原本与李鸿章是能够攀上点关系的,不过袁世凯知道,李鸿章是朝廷重臣,官儿太大了,自己攀上他太费劲,差距太大反而帮不了自己,于是他找到了另一位,就是当时的山东提督吴长庆。吴长庆很够意思,直接接纳了袁世凯。不过他没想到,这个小子后来竟然害死了自己。
1882年时,虽然清政府已经走到了夕阳时期,但是当时朝鲜还是中国的附属国。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国力日渐衰弱,朝鲜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这个老大靠不住了,朝鲜小国想要另外找个老大保护自己。

朝鲜对于中国的意义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日、俄两国就更清楚了。他们都希望在中国东北瓜分利益,如果能够拿下朝鲜,那么中国的东大门就相当于敞开了。于是日俄两国开始了争夺战,都想要控制朝鲜。
日本呢,准备再朝鲜搞一场宫变。他们在朝鲜扶植自己的政治力量,并且希望借助他们之手除去朝鲜内部亲近俄国的政治派系。但是日本没想到,这个计划没有被俄国毁掉,而是最终被袁世凯给搅毁了。

清政府对这种局面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理了,于是山东提督吴长庆就理所当然地被派去处理这件事。当时袁世凯是吴长庆的小跟班,也就跟着去了朝鲜。他三下五除二解决了朝鲜宫变,这时候,袁世凯第一次崭露头角,在政坛亮相。
回国之后,袁世凯对自己的功劳大吹大擂,清廷对袁世凯大加表彰。而袁世凯这一次的行为,无疑对后来的甲午战争起到了隐形的推动作用。不过当时清政府可考虑不了那么多,就连李鸿章这样的肱骨大臣,也把袁世凯当成了青年才俊,认为他是晚清的治世之才。

在李鸿章的帮助下,袁世凯在军事方面的权力越来越大,袁世凯也明白,想要拥有更多,就得投靠李鸿章。可是,吴长庆又怎么办?对于碍事的人,袁世凯就一条:除掉!
袁世凯从那时起,遇到所有事情都先问李鸿章的意见,吴长庆手握重兵,袁世凯就在吴长庆的队伍里安插自己的亲信。在他的授意之下,吴长庆的军营逐渐变成了他袁世凯的亲兵,就这样吴长庆被活活给气死了。之后袁世凯就名正言顺地投靠了李鸿章,攀上了这个高枝。而李鸿章没有想到,后来自己竟然也跟他吴长庆一样,被袁世凯给玩弄了。

再说回日本,在朝鲜策划的宫变失败之后,日本人就意识到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才能远远不如中国人。那怎么办?简单粗暴,直接上暴力。日本开始发动对华战争,甲午海战即将拉开大幕。这时候作为李鸿章亲信的袁世凯敏锐地发现,当时的大清根本就不敌日本的海上军事。这时候,这个绝对利己的人开始想,如果投靠日本人,那就得罪了清政府,如果帮着清政府,结局必然是战败。怎么办呢?装病躲吧!
之后大家都知道了,清廷战败,李鸿章成为背锅的人。那时候上书骂李鸿章的折子一个接一个,让人吃惊的是,他袁世凯竟然骂得最凶,全然让人忘记了他就是李鸿章门下头一个信任的人。袁世凯这时候还转而投向荣禄,而荣禄和李莲英都是慈禧太后的亲信,就这样,袁世凯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有句名言,叫做“谁让我一时不舒服,我让他一世不舒服”。不过这句话遇到了袁世凯就失效了。袁世凯对她阳奉阴违,慈禧向十一国宣战的时候,袁世凯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躲得远远的。最后,袁世凯还不费一刀一兵就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了大清王朝的命。要说在官场战队,对政治的敏锐性,只怕没有人能敌得过袁世凯。不过,不管是谁想要开历史的倒车,都要付出代价。

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之后,自己当上了民国大总统,之后又不顾反对意见,执意称帝,这波操作就作死了。果然,全国上下没人同意他,83天后,在举国谩骂声中,袁世凯死了。临时,袁世凯还给儿子写了封遗嘱,还是让人感叹其手段之高明。

袁世凯将继承人名单写在遗嘱当中,其中有三位: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黎元洪在第一位,因此后来成为大总统。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儿子呢?袁世凯深知其他人不会善罢甘休,自己都无能为力,自己的儿子更是压不住他们,因此他没有提到自己的儿子,实际上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儿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