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一加6T老早就已經在美國亮相,再加上這個品牌一直穩紮穩打的調性,所以今天的一加發佈會實在是太太太太太無聊了。

  我們來聊點別的吧。

  今年的手機廠商們不知道哪根筋兒不對,全都在拍照和攝影上拼命發力,雙攝不夠三攝來湊,單反級虛化再加個人像光基本是今年新產品的標配了。到底是廠商們真的覺得手機可以作爲攝影器材了,還是其它其它方面創新乏力,就只能在拍照方面使使勁?這是個迷思。

  然而廠商們的噱頭吹得再響亮,還是騙不過老法師的火眼金睛。所以我們今天來聊這樣一個問題——關於拍照,手機廠商們扯出的最大的三個蛋,都有哪些?

  第一個蛋:單反級虛化

  不少廠商在宣傳自己的手機拍照如何如何牛時,都喜歡用「單反級虛化」這個詞。這在老法師眼裏明顯就是扯淡了。

  攝影圈有一個詞兒叫「刀利奶化」,意思是焦內如刀割般銳利,焦外如奶油般化開——這句話是用來誇器材,而不是誇攝影技術的。單反相機的原理是小孔成像,這意味着當「孔」越大時,畫面的景深範圍越小,當「孔」越小時,畫面的景深範圍就越大,這個「孔」指的就是光圈了。光圈並不是「相機機身」的參數,而是相機鏡頭的參數。現在的手機鏡頭已經達到標配F2.0的水平了,更牛的甚至還有F1.8的,一般來說,這麼大的光圈在全畫幅機身上會得到非常非常「淺」的景深範圍,但在手機上,還遠遠達不到「單反級虛化」的效果,這是爲什麼呢?

  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爲「畫幅」大小的問題。畫幅大小也就是感光元件的大小,手機上採用的感光元件也就是指甲蓋那麼大吧,而在相機上最小的43畫幅,也得有個硬幣那麼大,而在全畫幅機身上,CMOS 的尺寸得有半個煙盒那麼大了。CMOS 就相當於「小孔成像」原理的牆面,畫幅太小和光圈變小的原理一樣,自然會獲得更大景深範圍的照片了。

  另一點決定手機不能獲得單反級虛化的因素就是鏡頭焦段。由於手機設計對輕薄有強烈的需求,所以在手機的相機系統上就不能使用長焦鏡頭,只能使用廣角鏡頭。兩者除了取景範圍的區別外,長焦鏡頭還能壓縮空間,讓遠處的景物在成像上更靠前,而廣角鏡頭則有拉開空間的作用,能在成像上把近處的景物拉遠。想要獲得強一些的虛化效果(焦外散景),長焦鏡頭的壓縮空間就能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了。

  本質上,相機的焦外成像不僅僅是模糊,而是「散開」,而當前手機廠商吹噓的「單反級虛化」不過是利用算法來計算物像距離,再把背景進行模糊塗抹,還遠遠達不到相機焦外成像的「散景」效果,更重要的一點是,相機鏡頭會根據光圈葉片的形狀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焦外效果,手機靠塗抹算法是遠遠達不到的。

  所以對於攝影愛好者們,想要單反級虛化,還是踏踏實實地買一部相機吧。

  第二個蛋:長焦?超長焦?

  近日有點出品辦公室驚奇地發現,某廠商在宣傳自家手機相機時,用了「80mm超長焦」這個詞,就好像焦段越長就越牛一樣,當時差點沒把我們大牙笑掉。

  所謂「超長焦」其實是衡量鏡頭焦段的一種說法,一般來說,根據鏡頭的焦段不同會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如超廣角、廣角、標準焦段、長焦和超長焦這幾種,不同的焦段會有不同的用法,比如風光攝影常用廣角鏡頭,人像攝影會用標準焦段,而超長焦一般是用在需要遠距離拍攝的場景中,比如「打鳥」。

  如上文所述,不同的焦段會帶來取景範圍和空間感的差別。事實上,即使是同一個焦段的鏡頭,在不同的機身上也會呈現不同的畫面。例如在全畫幅相機上的50mm焦段,如果用在了43系統上,就會變成100毫米了。能看出畫幅越小,焦段就會越長,那麼在手機這麼小的畫幅上,80mm焦段大概只需要全畫幅上的16mm-20mm左右吧,因此這個焦段在全畫幅上,其實是廣角鏡頭。

  所以如某廠商所宣傳的,80mm焦段既不算什麼「超長焦」,也並不能證明它們的光學素質有多屌,充其量算是給手機補充了一些拍攝場景吧。當然想要取代相機是完全不可能的。

  第三個蛋:用手機拍商業攝影?

  同樣還是在某廠商的發佈會上,主講人就宣佈自家手機能替代相機來拍攝商業攝影,對於這個「某廠商」,我們着實有點無力吐槽了。

  在商業攝影中,最常見的就是產品攝影了,它們拍出來的照片是這樣的:

  有傳言說蘋果官網的產品圖也大多是商業攝影作品,而非渲染圖哦。

  產品攝影的核心其實是布光和佈景,攝影師會在攝影棚內用閃光燈布光,來完全排除其它光線的干擾。那麼在相機系統的選擇方面,商業攝影師標配的就是全畫幅相機了,因爲商業攝影不光不排斥後期,反而把後期修圖作爲它工作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全畫幅相機能帶來更大的後期空間和寬容度,所以非全畫幅不可了。

  當然,對於很多神級攝影師來說,連全畫幅都無法滿足他們了,他們會採用畫幅更大、像素更高的中畫幅相機,甚至數碼後背,以換來更高的成像質量和後期空間。

  產品攝影對於景深範圍是有着嚴格的要求的,對於攝影師來說,通常都會需要把拍攝對象全部放置進景深範圍之內,從而讓產品在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見,這算是一種職業素養吧。在鏡頭選擇方面,商業攝影師最常用的鏡頭焦段就是100mm左右了,爲了表現產品細節,他們還會需要鏡頭帶有「微距」功能,所以包括尼康、佳能、索尼在內的相機廠商,基本都會推出一個「百微」鏡頭,也就是100mm 的微距鏡頭了,如佳能EF100mm f/2.8L IS USM、尼康AF-S 105mm f/2.8G VR、索尼FE 100mm F2.8 GM 等等。

  而手機上的相機系統,是絕對不可能滿足商業攝影師的上述需求的,所以面對那些號稱能自家手機用來拍攝商業攝影的廠商,你還是一笑了之吧。

  結語

  廠商們突然在手機攝影上發力,本質上是創新乏力的體現。對於消費者來說,目前的智能手機形態已經能滿足絕大部分人的需求了,即使有創新乏力,我們還是可以包容的嘛。但手機廠商們紛紛吹噓自家的手機的拍照能拳打哈蘇腳踢徠卡,這就是扯淡了,你看看相機有多大,再看看手機有多大,這顯然不是一個級別的東西。至於說手機能不能用作攝影創作的器材,我認爲是沒問題的,畢竟國內有很多攝影師還在用以前的海鷗牌相機呢。

  而對於那些吹噓自己的手機能用來拍攝商業攝影的廠商們呢?我建議先把官網的圖片從渲染圖換成實拍圖,而且這個實拍圖要用貴廠的手機來拍哦,畢竟自己吹下的牛,自己是要踐行的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