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市公司理財熱情高漲,“資產荒”下的低迴報何解?)

上市公司掀起“理財熱”。

3月30日,佳電股份(000922.SZ)公告,擬用不超過7億的的閒置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該金額佔到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38.19%。

近一週來,包括佳電股份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運用自有資金理財的計劃。3月24日,順豐控股(002352.SZ)更是公告運用150億進行理財。

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3月30日,今年來1000餘家上市公司的累計理財金額超過萬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87.1億。

其中,絕大部分上市公司投向了流動性好、安全性高的結構性存款等產品,也有不少風險偏好較高的上市公司,則用於購買信託計劃或進行證券投資。

上市公司掀起“理財熱”

3月30日晚間,金陵藥業(000919.SZ)公告,將使用不少於6億的自有資金購買銀行或金融機構發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金陵藥業剛剛發佈的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金陵藥業的貨幣資金餘額爲14.66億,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拿出40%以上的資金進行理財。

進一步來看,順豐控股150億的理財,更是將上市公司的理財需求充分體現。3月24日順豐控股公告,在不影響正常經營及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將安全資金存量高效運作,用於購買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保本類理財產品,提升資金資產保值增值能力。此次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額度爲不超過人民幣150億,擬投資於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保本類理財產品。

據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截至3月30日,今年來公告理財的上市公司有1010家,累計理財金額在百億以上的有6家,在10億以上的也有246家。統計顯示,這1010家上市公司合計累計理財金額爲10454.9億。

其中,累計理財金額最大的興瑞科技(002973.SZ)能達到1308.1億,排名第二的江蘇國泰(002091.SZ)爲222.2億,蘇寧易購(002024.SZ)排在第三,爲220億。

在去年同期,可統計的進行理財的上市公司有1086家,累計理財金額爲9567.8億。也就是說,相比去年同期,上市公司用來理財的金額增加了887.1億。

比如,江蘇國泰在2019年同期的累計理財金額爲112.5億,今年則增加了近110億,是去年的近一倍。

目前,上市公司理財主要是出於保本爲目的併兼顧收益,理財產品類型包括保本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具體到產品來看,則包括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流動性好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逆回購、信託計劃、券商收益憑證、委託貸款、私募淨值產品、定期存款等。

除了購買安全性較高的金融機構產品,一些風險偏好較高的上市公司,也會嘗試進行證券投資。

2月25日,上峯水泥(000672.SZ)公告,擬使用合計不超過人民幣8億元(含8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本次證券投資的資金主要用於新股配售或者申購、證券回購、股票投資、債券投資、期貨、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投資行爲。

3月14日寶新能源(000690.SZ)公告,擬運用不超過13億的自有資金用於證券投資,投資範圍爲包括新股配售、申購、證券回購、股票、定向增發等二級市場投資,債券投資,購買基金、信託產品,新三板交易;不包含證券衍生品。

同花順(300033.SZ)也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10億元進行證券投資。

收益率大比拼

值得一提的是,保證收益的產品年化收益率通常並不高,比如某掛鉤利率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爲1%~3.7%、招商銀行掛鉤黃金三層區間一個月結構性存款的年化收益率爲1.5%或3.3%。民生銀行掛鉤利率結構性存的一款產品,年化收益率爲3.6%等。

另外,在流動性寬鬆的大背景下,貨幣基金收益率一直處於下行通道,上市公司通過貨幣基金理財自然也很難獲得高收益。

2019年,泰和科技(300801.SZ)購買了2.12億的貨幣基金,期限最長的爲9個月,最短的不到2個月。到了2019年9月3日,泰和科技集中將該貨幣基金全部贖回,收益爲40.89萬。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在可統計的297只貨幣基金中,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5.25%,最低的爲0.34%,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爲2.15%,中位數是2.14%。

相比之下,非保本浮動收益的信託計劃等產品,則具有較高的收益率。比如浙商金匯信託爲金明精機(300281.SZ)發行的“浙金金明1號單一信託”的年化收益率爲8.5%;西部信託發行的“西部金明1號單一信託”的年化收益率則達到9.5%。

“上市公司購買信託還是比較多的,我們公司和上市公司合作的也不少。信託收益率要好於銀行理財,安全性也是要好於私募的。”北京一位信託業務部門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表示。

當然,並非所有的信託產品都具有如此高的收益率。比如雲南信託發行的“雲南信託-國泰君安天盈寶穩健1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年化收益率,則爲4.8%~4.9%。

此外,投資私募基金一般也會獲得較爲可觀的收益。華升股份(600156.SH)於2月5日公告,其運用4800萬購買的私募基金到期,到期收益爲411.6萬元,也就是說,收益率爲8.58%。

資產荒再現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市場預計主要經濟體未來增速預計普遍將下滑。隨着各國央行接連宣佈貨幣寬鬆政策來應對下行壓力,全球降息潮來襲,流動性寬鬆或將引發資產荒。

3月30日,央行公告稱,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3月30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至2.20%。數據顯示,上次中標利率爲2.40%。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調後,7天期逆回購利率已創2003年1月7日以來新低。

“在流動性分佈較均衡的市場中,各類機構冗餘資金相對較少,在流動性分化的環境中,具有資金優勢的投資機構持有大量低成本資金,由於這類機構投資風險偏好較一致,會進一步加劇‘大量資金追逐少量資產’的資產荒現象。”華西證券認爲。

體現在二級市場上,就是隨着無風險收益率的快速、大幅下行,各行業二級市場利差被動走闊,1月平均走闊5.9個BP、2月平均走闊13.2個BP。

另外,業內人士也認爲,上市公司熱衷理財而非投資再生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疫情影響下,“現金爲王”便是避險之選。而流動性寬鬆加上資產荒的出現,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便順理成章。

“流動性寬鬆和資產荒背景下,信用債的信用利差也壓縮到了歷史極值附近。從政策上看,降低融資成本和對沖疫情衝擊的大方向不變,央行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寬鬆。”博時榮升穩健添利混合擬任基金經理李漢楠向第一財經表示。

統計也顯示,當前貨幣寬鬆、流動性充裕,機構年初建倉配置需求旺盛,中高收益資產持續稀缺,債券收益率持續破位下行。十年期國債、國開自1月跌破3%、3.3%以來繼續下探,並且在3月9日分別跌至2.5205%、3.0271%,其中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達到2002年7月以來最低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