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後來的調查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在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中已經裝上了一枚魚雷,這就意味着,在致遠艦沉船之前,鄧世昌他們是準備發射這一枚已經裝上的魚雷,但是因爲技術的不到位,可能必須得近距離發射才能發揮作用,所以當年鄧世昌他們用艦船去撞擊敵軍,很有可能就是希望用這一枚魚雷給他們致命的一擊。但是不幸被敵軍的魚雷擊中,爆炸沉船,而鄧世昌沒有選擇帶着救生圈逃跑,選擇了和致遠艦一起赴義。

說起鄧世昌,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爲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英雄,他的爲國奮不顧身,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那麼鄧世昌爲什麼要開船直撞日艦?我們在課本上學習到的是,“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不過在近年致遠艦被打撈出來後,研究發現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鄧世昌照片

時間來到1894年,地點在大東溝,鄧世昌等人率領戰艦與日軍作戰,但是因爲北洋戰艦老化,而且炮彈等武器資源比較少,更有甚者,有些炮彈打不出去,因爲都偷工減料,有些士兵平時也疏於訓練,所以經過激烈的戰鬥。致遠艦就被敵軍炮轟多處,到處都是火。這個時候,鄧世昌鼓勵大家衝向敵軍。但是不幸被敵軍的魚雷擊中,爆炸沉船,而鄧世昌沒有選擇帶着救生圈逃跑,選擇了和致遠艦一起赴義。


鄧世昌雕像

直到2013年,丹東的一艘無名艦船被世人發現,國家文物局在經過打撈、覈查並最終確認,這便是聞名中外的“致遠艦”。在後來的調查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在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中已經裝上了一枚魚雷,這就意味着,在致遠艦沉船之前,鄧世昌他們是準備發射這一枚已經裝上的魚雷,但是因爲技術的不到位,可能必須得近距離發射才能發揮作用,所以當年鄧世昌他們用艦船去撞擊敵軍,很有可能就是希望用這一枚魚雷給他們致命的一擊。


光緒御筆

鄧世昌犧牲後,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爲紀念鄧世昌的偉大犧牲,人們創作了《甲午風雲》、《英雄鄧世昌》、《甲午大海戰》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緬懷英雄。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