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聚集在廣州的除了黃埔學生軍,還有其他多路軍閥勢力,如許崇智粵軍、譚延闓湘軍、楊希閔滇軍、劉振寰桂軍、樊鍾秀豫軍、何成浚鄂軍、李明揚董開福贛軍、路孝忱陝軍、朱培德建國第1軍、柏文蔚建國第2軍、盧師諦建國第3軍、黃明堂建國第4軍等,不但番號龐雜,還大多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彼此擁兵自重,很多人對都孫中山朝擁夕叛。”黃埔學生軍就這樣承受着敵友雙方的蔑視,也承載着孫中山總理的期望,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短短5天時間內,連續攻克淡水、海豐、潮汕、興寧等地,並破林虎主力於棉湖,兵臨陳炯明老巢惠州城下。


▲孫中山一手創建黃埔軍校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在廣州郊外的黃埔島上正式舉行開學典禮。軍校創辦之初,資金困難,裝備匱乏,費盡周折才弄到30條槍,連配發給衛隊站崗都不夠。後來,還是蘇聯方面送來了8千條步槍,還有40萬發子彈,方纔解了燃眉之急。1924年11月20日開始,由軍校學生爲骨幹組建的教導1、2團相繼成立,這也是第一支完全服從孫中山的革命武裝。


黃埔學生軍成立之初,衆敵環伺

當時聚集在廣州的除了黃埔學生軍,還有其他多路軍閥勢力,如許崇智粵軍、譚延闓湘軍、楊希閔滇軍、劉振寰桂軍、樊鍾秀豫軍、何成浚鄂軍、李明揚董開福贛軍、路孝忱陝軍、朱培德建國第1軍、柏文蔚建國第2軍、盧師諦建國第3軍、黃明堂建國第4軍等,不但番號龐雜,還大多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彼此擁兵自重,很多人對都孫中山朝擁夕叛。

1924年10月,千里之外的北京發生了一場震驚全國的政變,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忽然倒戈,率部回師北京,軟禁“賄選”總統曹錕,併發電邀請孫中山從廣州北上、共商國是。身患肝癌晚期、病入膏肓的孫中山不顧衆人反對,堅持乘船前往北京。孫中山北上後,盤踞廣東惠州等地的叛軍陳炯明部立即蠢蠢欲動,準備捲土重來。


東征首戰,孫中山從北京來電鼓勵

負責留守廣東的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等人研究後決定,先發制人,於1925年春發起東征之役,討伐陳炯明。黃埔學生軍首次從軍出征,不過並不被看好,參戰的滇軍、粵軍等各級將領都認爲學生軍“中看不中用”,連陳炯明一方的前敵總指揮林虎也公開表示:“什麼學生軍?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耍把戲罷了!”

好在臥病在牀的孫中山對黃埔學生軍充滿信心,並來電“大病方蘇,聞東江將戰,望努力破敵,以安內而威外。”黃埔學生軍就這樣承受着敵友雙方的蔑視,也承載着孫中山總理的期望,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短短5天時間內,連續攻克淡水、海豐、潮汕、興寧等地,並破林虎主力於棉湖,兵臨陳炯明老巢惠州城下。


孫中山逝世後,黃埔學生軍整編爲第1軍

但當東征前線節節勝利的時候,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留下“和平、奮鬥、救中國”的最後呼喚後,病逝於北京。此後,廣州革命政權出現權力真空,各路勢力暗流湧動,滇桂軍閥楊希閔、劉振寰首先公開發動叛亂,正在東征途中的黃埔學生軍緊急回師廣州,兩天內成功消滅了楊、劉叛軍。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組建;3天后,國民政府最高軍事領導機關——軍事委員會成立。

8月26日,廣東地區武裝力量整編爲國民革命軍,其中黃埔學生軍被改編爲第1軍,而其餘的各派力量則編組爲第2、3、4、5軍,後來又加入了國民政府警衛軍和贛鄂軍合編而成的程潛第6軍,新桂系軍隊組成的李宗仁第7軍和湖南軍閥唐生智部改編的第8軍。這些部隊中,除了第1軍以外都是地方部隊改編,雖然地方番號在名義上消除,但根深蒂固的地方主義和軍閥思想依然存在,遺禍延續20餘年,直至全國解放。


第1軍發展成爲蔣介石嫡系中央軍

根紅苗正的第1軍在隨後的第二次東征戰爭中雖然仍有亮眼表現,但由於蔣介石藉助“中山艦事件”將共產黨員全部從軍中驅逐,優秀的國民黨左派軍官也遭到排擠,戰鬥力大幅縮水,在1926年7月開始的北伐戰爭中完全被第4軍和第7軍搶了風頭。不過,由於蔣介石還身兼國民革命軍和北伐軍的總司令等要職,不斷招降納叛,收編戰敗的軍閥武裝,使得其嫡系第1軍不斷發展,逐步發展爲擁兵上百萬的中央軍。


▲蔣介石成爲中央軍首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