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朋友不知道孫中山是誰,郭臺銘女兒連岳飛都不知道”

臺灣作家吐槽: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學生不知道孫中山是誰

近日,臺灣作家吳淡如在節目中吐槽,由於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很多小朋友竟然不知道孫中山是誰;隨後,趙少康也發帖介紹,郭臺銘曾自爆自己的女兒連岳飛都不知道……

此事引發島內關注後,6日,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就是爲了銜接“臺獨”史觀,“積極”刪減歷史教科書與古文,不認識孫中山、岳飛這些中國人,不正是他們的目的?

2017年,臺灣公佈新課綱草案,高中歷史的中國史不但從原本一冊半縮減爲一冊,還擺脫傳統朝代史,改放在東亞脈絡中。當時,就有學者批評,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八年抗戰”都看不到,還美化了日本侵臺的歷史,這就是“去中國化”的深化,搞“文化臺獨”。

據東森新聞網報道,近日,吳淡如的一段錄音在島內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其中,她提到現在“去中國化”教改後,很多臺灣小朋友不知道誰是孫中山,她透露爲了讓讀小學的女兒有伴,她開了個免費家教班,某天在解釋“囊螢映雪”典故時提到“孫康”,順口帶了一句“孫中山的孫”,結果學生卻不知道誰是孫中山,讓她相當震驚。

3日,島內知名媒體人趙少康在Facebook以“民進黨的歷史愚民政策會被歷史訕笑”爲題發帖,他介紹,岳飛的“精忠報國”原本是大多數人朗朗上口的故事,沒想到,郭臺銘跟他說,他女兒竟然不知道岳飛是誰?這讓人很驚訝。加上最近吳淡如所說孩子不知道孫中山是誰,兩個真實發生的事件都證明:教改到現在,學生的素質是不是真的提升有待商榷,但是造成歷史的“斷鏈”,卻是不爭的事實。

爲什麼會造成這種“斷鏈”呢?趙少康直言,這是民進黨政府刻意“去中國化”的結果,隨後,他話鋒一轉指出“ 但是再怎麼泛政治化也不能企圖掩蓋歷史,讓我們的孩子成爲‘失根的一代’,沒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做爲支撐,讓孩子的眼界、人文素養都變得又淺又薄,歷史課也變得失色,少了宋朝岳飛熱血的報國故事、三國時代桃園三結義的氣蓋山河,損失的都是我們的下一代。”

一石激起千層浪,兩人的話在島內引發關注後,民進黨先坐不住了。

3日晚,前民進黨“立委”公開喊話吳淡如,他先是瘋狂挽尊,稱小學的社會課本里有提到孫中山,隨後又將責任甩鍋給孩子和家長,“孩子自己程度差、沒有閱讀課外讀物,做爸爸媽媽的,自己不會教嗎?”

參與編纂某版本歷史課本的教授胡川安直接曬出了初中二年級的歷史課本,表示裏面有提到岳飛。一些綠媒報道此事時,用了“打臉趙少康”的表述。

深綠媒體“自由時報”也下場了,刊登在其網站的一篇文章中談及此事時,作者認爲“所有知識都有其價值,但也不該強求所有人都懂”,隨後作者又開始瘋狂揶揄,“學校教材中有孫中山,但令公子令千金對之過眼雲煙,看來意味着:孫中山沒能感動他們。當然各位可以在家裏用感人肺腑的方式重述孫中山好幾遍,請記得:教育本來就不是隻有在學校。”

在這一波“帶節奏”後,吳淡如和趙少康均遭到了部分臺灣網民的圍攻,5日,不堪其擾的吳淡如直接將此事交給了律師處理。

那麼,究竟臺灣課本中有沒有岳飛和孫中山呢?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灣歷史課本有好幾個版本,並不是每個版本都有岳飛,學生能否讀到全憑運氣,加上新課綱實行之後,其實即便書中有岳飛,學生可能也記不住。

因爲根據目前的教材編排,岳飛可能出現在“宋元明清時期的國際互動”這一章裏。臺灣中小學教科書主要使用版本之一的康軒版本中講到靖康之變時,只是簡單說,金持續南下,遭遇宋朝將領岳飛等人的阻擋,宋朝才免於亡國。至於另一個版本,完全沒有岳飛。以前臺灣教科書裏,會提到岳飛被秦檜陷害,被高宗召回,並且受審時露出了背上的“盡忠報國”等故事,但現在這些內容全沒有了。

胡川安曬出的他編纂的歷史教科書中的岳飛部分

因此,聯合新聞網指出,缺乏詳細的背景,學生能否在看到寥寥幾句岳飛抗金或者唱了《滿江紅》之後,就深受感動且刻骨銘心,頗令人懷疑。如果學校選的課本碰巧是沒寫岳飛的,那就更不能怪人家沒念了。

歸根結底,文章指出,這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造成的,“不知道孫中山、岳飛,只是文化‘去中國化’的冰山一角,潛伏其下的,是更廣泛而全面的文化斷層。再不挽救我們的歷史教育,臺灣文化的危機就不只是不認識歷史名人那麼簡單了。

中時新聞網也曾發表評論痛斥,看到擔任初中歷史教科書編纂的胡川安,不檢討新課綱的安排,卻反過來批評家長寵壞孩子,把責任推給“不念書”的現代中小學生,除了讓人傻眼外,還能說什麼。

“民進黨政府透過‘積極’刪減傳統教科書與古文,讓臺灣的中小學生與中國歷史文化脫鉤,落實‘去中國化’政策。即便有識之士不斷表達抗議,但民進黨就是爲了銜接‘臺獨’史觀,哪需要什麼檢討與反省?不認識孫中山、岳飛這些中國人,不正是他們的目的?”

來源:觀察者網/郭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