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初冬,京城一片肅殺。

9月30日,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聯合奕訢等人,扳倒了以肅順爲首的顧命八大臣。史稱“辛酉政變”。

一場政變處死兩個鐵帽子王一個大學士 他們罪名是什麼

辛酉政變的結局是:賜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在宗人府空室自盡,將戶部尚書肅順處斬,將景壽削職,仍留公爵和額駙品級。將穆蔭革職,發往軍臺效力。將匡源、杜翰、焦祐瀛3人革除職務,免於流放。

載垣、端華都是鐵帽子王,肅順是協辦大學士。一場政變,將兩個鐵帽子王和一個大學士處死,在清朝入關以來都實屬罕見。

那麼,載垣、端華、肅順等人的罪名是什麼呢?

一場政變處死兩個鐵帽子王一個大學士 他們罪名是什麼

據《清代檔案史料叢編》記載,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名義頒發的上諭裏面,認定了8條罪狀:

一、大行皇帝彌留時,面諭載垣等立皇帝爲皇太子,並無令其贊襄政務之諭,乃造作名目,諸事並不請旨,擅自主持。即兩宮皇太后面諭之事,亦敢違阻不行。

二、御史董元醇條奏皇太后垂簾等事,載垣等非獨擅改諭旨,且於召對時言“臣等系贊襄皇上,不能聽命於皇太后。即請皇太后看折,亦爲多餘之事。”當面咆哮,目無君上。

三、每言親王等不可召見,意存離間。

四、肅順擅坐御座,進內廷當差出入自由,擅用行宮御用器物。

五、內旨傳取應用物件,肅順抗違不遵。

六、肅順面請分見兩宮皇太后,至召對時,詞氣之間,互有揚抑,意在挑撥。

七、肅順於接奉革職拿問諭旨以後,咆哮狂肆,目無君上。

八、肅順扈從梓宮回京,輒敢私帶眷屬隨行。

一場政變處死兩個鐵帽子王一個大學士 他們罪名是什麼

這8條罪狀,雖然有誇大其辭的地方,倒也不是純粹無中生有。而最關鍵的是第一條。如果真如第一條所言,咸豐皇帝在遺命中並沒有命令載垣、端華、肅順等人“贊襄政務”,而是載垣、端華、肅順等人僞造遺命,冒充顧命大臣,“造作名目”,那麼,光是這一條,就可以坐實其欺君罔上、攬權專擅等重罪,將載垣、端華、肅順等人置之死地。

然而,真是如此嗎?

所幸咸豐皇帝病逝之際,有不少人在場。其中,軍機章京所寫的《熱河密札》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熱河密札》共有12份密札,沒有一處談及咸豐皇帝命令載垣、端華、肅順等人“贊襄政務”是僞詔。其中第12札明確寫道:“子初三刻”,咸豐皇帝傳諭召集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等人前來。咸豐皇帝已經不能親自動筆寫遺詔了,只能採取面諭的方式,由人代寫諭旨。這份諭旨經過咸豐皇帝認可、批准。

一場政變處死兩個鐵帽子王一個大學士 他們罪名是什麼

同時,《隨手登記檔》,也明確記載:“本日子初三刻,寢宮召見共一起:御前大臣載垣、景壽、肅順,內廷王端華,軍機大臣穆、匡、杜、焦。面奉諭旨,寫硃諭遞上。發下,當即抄發。”

事實上,就連慈禧太后本人,也間接承認了咸豐皇帝命令載垣、端華、肅順等人“贊襄政務”的存在。

9月30日,由慈禧太后親自擬定、醇親王修改的一份上諭中,歷數載垣、端華、肅順等人的罪狀,並將他們全部革除職務後,稱:“朕御極之初,即欲重治其罪。惟思伊等系顧命之臣,故暫行寬免,以觀後效。”

一場政變處死兩個鐵帽子王一個大學士 他們罪名是什麼

同日,由大學士賈楨、戶部尚書周祖培、兵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等人聯合上了一道《奏請皇太后親操政權以振綱紀折》中,也明確提及:“我皇上衝齡踐祚,欽奉先帝遺命,派怡親王載垣等八人贊襄政務。”

所以,慈禧太后爲載垣、端華、肅順等人準備的第一條罪名,是不成立的。

【參考資料:《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熱河密札》《隨手登記檔》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