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是常见的胃病

作为人体五脏之一,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食物的功能,食物经过口腔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经过吞咽从食道进入到胃里,然后停留在这里,这时胃开始不断的蠕动收缩,并且分泌出来一种胃液,胃液里的胃酸和蛋白酶开始消化食物,把食物进行充分研磨和搅拌,直至磨碎成1毫米左右的细小颗粒,再把它们经过幽门推送入十二指肠,胃整个的消化过程就完成了。如果遇上胃动力不足,就会延缓食物的混匀及磨碎,使得消化运动周期延长,从而使胃部不适,再获得胃内产生过多的酸液或受到不良刺激,也会导致胃部疾病。常见的胃病有:

▼胃炎

首先是炎症方面,分为是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主要是药物、应激反应、饮酒等。患者多数症状轻微,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表现为胃痛,呕血,黑便等,需要在出血后24-48小时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因。

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引起的病因主要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饮酒、药物及胆汁反流等。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腹胀、嗳气、早饱、恶心等,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胃炎可伴有贫血。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因多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含有水杨酸的药品)、胃酸和胃蛋白酶作用。此外,吸烟、遗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等也会导致溃疡。常表现为上腹痛,具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特点,腹胀,有时呕吐。

▼胃癌

胃癌的发病原因多为环境和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早期胃癌多无症状,进展期胃癌表现为上腹痛,伴厌食、早饱、体重下降、乏力。晚期一般有消瘦,颈部淋巴结大,转移到其他器官,引起其他器官发病的表现。胃镜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主要的癌前疾病

80%到90%的胃癌都有癌前疾病这个过程,最主要的癌前疾病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它还有胃溃疡、息肉,但相对较少。但肯定不是所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变成胃癌的机率是0.5%到1%,但这已经比正常的胃发展到胃癌已经是高得多了,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是要治疗的。

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长期的慢性炎症没有及时处理,本身胃黏膜发生了适应性变化,有些黏膜的功能像肠黏膜变化,但有肠上皮化生不一定要变成胃癌。到了异型增生阶段是最应该提高警惕的,要通过病理诊断,医生要通过检查手段把胃黏膜取出来,病理医生告诉你有没有异型增生。

如何检测胃炎的病变

据研究统计来说,从一般的胃黏膜的炎症发展到胃癌的过程大概是15-20年。所以,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也不要过分紧张,定期胃镜复查最重要。轻度的萎缩性胃炎,没有肠上皮化生,也没有异型增生,一到两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比如伴有肠上皮化生、中度的萎缩性胃炎,半年左右就需要复查一次。如果是重度异型增生,短期内就要复查胃镜,如果还是同样的结果,就建议预防性手术。

警惕胃癌报警信号

▲上腹部疼痛,无规律性痛;

▲上腹部不适: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暂时缓解,但反复出现;

▲食欲减退、反复嗳气;

▲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乏力、消瘦及贫血。

如有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行相关检查及治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