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虹任,被稱爲“書霸”,他生於福建省漳州市,從小在農村上學,中學時期幾乎都處於叛逆狀態。高三那年,一本書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學習半年後,盧虹任考入山西大學,並和書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報到時,別人背的是衣服行李,盧虹任卻背了54本大塊頭書。大學四年,他省喫儉用,走了不少書店,買了2680多本書,是同學們眼中名副其實的“書霸”。

很快,幾個愛閱讀的年輕人便聚起一個“走廊學派”。大學前3年,每晚11時宿舍熄燈後,他們都會拿着小馬紮,在樓道里看書,交流讀書心得。學校知道他們的情況後,便在令德食堂地下一層闢出20多平方米的地方,讓盧虹任開了個小書吧。

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上學期,盧虹任開始在山西大學校門口擺攤賣書。“賣了整整10個月,每天能賣不少書,都是人文社科類書籍。”盧虹任說。

爲了瞭解市場情況,他還專門跟蹤了京東和噹噹兩個月的交易數據:京東每天到山大的包裹有200個左右,其中40-50個都是圖書包裹,噹噹也基本如此。

此外,他還了解到,每年在卓越網的購書量,太原在全國排第5,而且主要是人文社科類書籍。

掌握這些數據後,盧虹任一畢業便着手創辦書店。“選址在山西大學對面,就是要立足山西大學和附近的山西財經大學,面向整個太原,主打人文社科類書籍。”對於書和書店的喜愛和廣泛涉獵、瞭解,讓盧虹任胸有成竹。

經過準備,在山西大學舊校門正對面,一家面積達1200平方米、24小時營業的書店——島上書店正式開業了。

“書店現有10多人,全是90後。”盧虹任告訴記者。在實體書店受網絡衝擊經營困難的當前,大學畢業創辦實體書店,乍一聽不少人都會質疑。

對於島上書店,盧虹任有自己的目標:“努力做成太原的文化地標,像臺灣的誠品、南京的先鋒、香港的葉一堂一樣,會植入很多太原味道,承載一座城市的記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