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误诊是正常现象,但不应该成为医生失误的借口。

来源:医脉通

作者:Doctor.李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在刷微博时,无意中看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东大夫的一则微博:

误诊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同行肃然起敬……

说实话看到这则微博,笔者内心甚是感动,同时也对这位未曾谋面、不知姓名的同行肃然起敬。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误诊与“失误”、“不负责任”挂钩,加上当前医患关系的缘故,担心因此引来麻烦,所以不少医生对误诊常常持敏感回避的态度。还有不少医生认为,误诊对于自己而言,是一种耻辱,承认误诊,就是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所以羞于承认。

但是这位同行却能坦坦荡荡地承认自己的误诊,不隐瞒,不推卸,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和坦诚。当然,对于患者的包容,我们也是感到欣慰的。

为什么医生会误诊?

从古至今,误诊在医学上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存在,甚至可以说,贯穿整个诊断的过程。从明代的《医家误》以及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等这些文献不难看出,误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正因为早期大家对疾病的不了解,然后反复摸索探寻,才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即便是现在,技术的发展,检查手段的日新月异,也难以避免有新的因素出现,导致误诊。所以说,误诊是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误诊的原因很多,排除了客观因素外,误诊的人为原因,患者医生均有,但以医生为主要原因。

从患者自身而言,一些患者因缺乏医学常识,对病情描述不准确,造成医生判断失误;一些患者在检查前没有严格遵守医嘱,比如抽血前吃了早餐等等,造成检查结果的不准确,导致医生误判;还有一些患者是出于某些原因而刻意对医生说谎,譬如患者因为腹痛进来,却刻意隐瞒自己的月经史、性生活等等,导致医生没有从妇科角度考虑,进而造成误诊。

从医生角度而言,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欠缺则为主要原因。很多年轻医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诊断思路局限,往往会照搬书本知识,难以从全局考虑。

其次,部分医生责任心不够,采集病史时马虎草率,问诊不详细,查体不认真,甚至不进行查体。

第三,部分医生对于仪器过分依赖,而忽视了医生的基本功——查体、听诊。曾有案例,某年轻女孩因呕吐发热来就诊,医生开了CT、B超等辅助检查,唯独没有进行心脏听诊,最后以“胃肠型感冒”让患者回家,结果当晚患者因“急性中毒性心肌炎、心衰”抢救无效死亡。

误诊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18年,因尘肺病诊断误差,3名医生被羁押7个月的事情。当时贵州公安机关以500多例尘肺病诊断错误为由,将贵州航天医院3名医生以“涉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起诉,随后3名医生在看守所被羁押7个多月。对此,很多医生提出质疑:因为诊断的差异性,就要承担刑事责任,那医生这个职业谁还敢继续从事呢?

我们科曾经收治过这样一名老年患者:入院时老人已经昏迷,急诊查头颅CT显示是腔隙性脑梗死,因此医生一开始诊断为脑血管意外,但是医生在后续的病情观察中发现患者血糖偏高,还发现患者是有糖尿病史的,最后患者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调整了用药方向。虽然这位医生一开始误诊,但是后面他一直在努力修补,不断寻找疾病真相,难道就能因此认为这位医生不是位好医生吗?

医学本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所有医生在面对各种病情诊断时,就像侦探一样,在蛛丝马迹中不断推理判断,最后发现真相。但是由于病情的复杂性,以及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医生的诊断是无误的,是百分百正确的。我国的医学巨星、著名的内科学家张孝骞教授到 84岁高龄时仍说他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也充分说明了医学的复杂性和疑难性。

所以,并非误诊的医生不是好医生,但是一个具有良好医德的医生一定会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探寻真相,从而减少误诊,提高医疗质量的。

面对误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作为患者,在面对医生的问诊时,应该尽可能配合医生的问话,在做体格检查时,认真体会疼痛麻木功能障碍以及各种不适感,并将此告知医生。问诊和查体是一个连续鉴别诊断思维的过程,当医生有针对性地问话时,患者应该积极主动告知医生,切不可隐瞒病情,造成误诊。

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则很多:

一、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对误诊的危害有充分认识,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认真对待每一位将生命托付给我们的患者。询问病史时应该仔细全面,查体应该规范系统,练好视、触、扣、听基本功。对于检查结果,一定要谨慎,要知道,再先进的仪器也可能有误差,一定要结合查体做综合判断。

二、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正确的临床诊断,源于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熟练规范的技能操作。作为医生,还要重视诊断思维的培训,因为诊断的正确与否,与医生的临床思维密不可分;一定要熟悉各种诊断仪器的原理,工作中要避免单一思维、定向思维以及惯性思维,以针对性地开具相关辅助检查,结合查体,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三、三级查房、病例讨论、多科会诊、全院会诊是减少误诊的重要制度,也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有些医生不严格遵守执行,面对疑难病例不请求上级医生会诊,而是擅自作出诊断和处置,往往会酿成误诊和误治。同时,医院可以定期举办误诊研讨会,各医生可以将自己的错误分享出来,让年轻医生以及其他医生在讨论中吸取教训,更快成长。

误诊是正常现象,但不应该成为医生失误的借口。实事求是探索误诊发生的规律,研究失误的因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治愈率,使前车之覆,真正成为后车之鉴,这才是所有医生的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