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誤診是正常現象,但不應該成爲醫生失誤的藉口。

來源:醫脈通

作者:Doctor.李

本文爲作者授權醫脈通發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在刷微博時,無意中看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東大夫的一則微博:

誤診的醫生不是好醫生?對這位素不相識的同行肅然起敬……

說實話看到這則微博,筆者內心甚是感動,同時也對這位未曾謀面、不知姓名的同行肅然起敬。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往往把誤診與“失誤”、“不負責任”掛鉤,加上當前醫患關係的緣故,擔心因此引來麻煩,所以不少醫生對誤診常常持敏感迴避的態度。還有不少醫生認爲,誤診對於自己而言,是一種恥辱,承認誤診,就是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所以羞於承認。

但是這位同行卻能坦坦蕩蕩地承認自己的誤診,不隱瞞,不推卸,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坦誠。當然,對於患者的包容,我們也是感到欣慰的。

爲什麼醫生會誤診?

從古至今,誤診在醫學上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存在,甚至可以說,貫穿整個診斷的過程。從明代的《醫家誤》以及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等這些文獻不難看出,誤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正因爲早期大家對疾病的不瞭解,然後反覆摸索探尋,才總結出成功的經驗。

即便是現在,技術的發展,檢查手段的日新月異,也難以避免有新的因素出現,導致誤診。所以說,誤診是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

誤診的原因很多,排除了客觀因素外,誤診的人爲原因,患者醫生均有,但以醫生爲主要原因。

從患者自身而言,一些患者因缺乏醫學常識,對病情描述不準確,造成醫生判斷失誤;一些患者在檢查前沒有嚴格遵守醫囑,比如抽血前喫了早餐等等,造成檢查結果的不準確,導致醫生誤判;還有一些患者是出於某些原因而刻意對醫生說謊,譬如患者因爲腹痛進來,卻刻意隱瞞自己的月經史、性生活等等,導致醫生沒有從婦科角度考慮,進而造成誤診。

從醫生角度而言,經驗不足,專業知識欠缺則爲主要原因。很多年輕醫生由於缺乏臨牀經驗,對於一些複雜的疾病,診斷思路侷限,往往會照搬書本知識,難以從全局考慮。

其次,部分醫生責任心不夠,採集病史時馬虎草率,問診不詳細,查體不認真,甚至不進行查體。

第三,部分醫生對於儀器過分依賴,而忽視了醫生的基本功——查體、聽診。曾有案例,某年輕女孩因嘔吐發熱來就診,醫生開了CT、B超等輔助檢查,唯獨沒有進行心臟聽診,最後以“胃腸型感冒”讓患者回家,結果當晚患者因“急性中毒性心肌炎、心衰”搶救無效死亡。

誤診的醫生不是好醫生?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2018年,因塵肺病診斷誤差,3名醫生被羈押7個月的事情。當時貴州公安機關以500多例塵肺病診斷錯誤爲由,將貴州航天醫院3名醫生以“涉嫌國有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起訴,隨後3名醫生在看守所被羈押7個多月。對此,很多醫生提出質疑:因爲診斷的差異性,就要承擔刑事責任,那醫生這個職業誰還敢繼續從事呢?

我們科曾經收治過這樣一名老年患者:入院時老人已經昏迷,急診查頭顱CT顯示是腔隙性腦梗死,因此醫生一開始診斷爲腦血管意外,但是醫生在後續的病情觀察中發現患者血糖偏高,還發現患者是有糖尿病史的,最後患者確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並調整了用藥方向。雖然這位醫生一開始誤診,但是後面他一直在努力修補,不斷尋找疾病真相,難道就能因此認爲這位醫生不是位好醫生嗎?

醫學本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所有醫生在面對各種病情診斷時,就像偵探一樣,在蛛絲馬跡中不斷推理判斷,最後發現真相。但是由於病情的複雜性,以及醫生自身的臨牀經驗,誰也沒有辦法保證醫生的診斷是無誤的,是百分百正確的。我國的醫學巨星、著名的內科學家張孝騫教授到 84歲高齡時仍說他對臨牀診斷與治療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也充分說明了醫學的複雜性和疑難性。

所以,並非誤診的醫生不是好醫生,但是一個具有良好醫德的醫生一定會持之以恆,不斷努力探尋真相,從而減少誤診,提高醫療質量的。

面對誤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作爲患者,在面對醫生的問診時,應該儘可能配合醫生的問話,在做體格檢查時,認真體會疼痛麻木功能障礙以及各種不適感,並將此告知醫生。問診和查體是一個連續鑑別診斷思維的過程,當醫生有針對性地問話時,患者應該積極主動告知醫生,切不可隱瞞病情,造成誤診。

作爲醫生,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則很多:

一、提高認識,加強責任心。作爲醫務工作者,我們要對誤診的危害有充分認識,時刻牢記救死扶傷的崇高使命,認真對待每一位將生命託付給我們的患者。詢問病史時應該仔細全面,查體應該規範系統,練好視、觸、扣、聽基本功。對於檢查結果,一定要謹慎,要知道,再先進的儀器也可能有誤差,一定要結合查體做綜合判斷。

二、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正確的臨牀診斷,源於全面紮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熟練規範的技能操作。作爲醫生,還要重視診斷思維的培訓,因爲診斷的正確與否,與醫生的臨牀思維密不可分;一定要熟悉各種診斷儀器的原理,工作中要避免單一思維、定向思維以及慣性思維,以針對性地開具相關輔助檢查,結合查體,做出正確的臨牀診斷。

三、三級查房、病例討論、多科會診、全院會診是減少誤診的重要制度,也是醫療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有些醫生不嚴格遵守執行,面對疑難病例不請求上級醫生會診,而是擅自作出診斷和處置,往往會釀成誤診和誤治。同時,醫院可以定期舉辦誤診研討會,各醫生可以將自己的錯誤分享出來,讓年輕醫生以及其他醫生在討論中吸取教訓,更快成長。

誤診是正常現象,但不應該成爲醫生失誤的藉口。實事求是探索誤診發生的規律,研究失誤的因素,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治癒率,使前車之覆,真正成爲後車之鑑,這纔是所有醫生的當務之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