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此次漁陽裏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改陳改建專家組成員,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副教授、青運史研究專家閔小益表示,“三個第一”的展示,彰顯了新漁陽裏6號在中國建黨建團史上的重要歷史地位。位於新漁陽裏6號二層石庫門小樓,近百年前,俞秀松、李漢俊等八名當時平均年齡24.5歲的年輕人,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領導下,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

歷經8個多月修繕,在百年五四之際,“漁陽裏”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今天(4月29日)改造落成,開始試運行,向社會公衆開放。

一組石庫門吊燈、一排木質百葉窗,復原老建築的味道;一份啓事、二十四本藏書,用新的實物還原歷史;一組藝術浮雕、一幅油畫,重現漁陽裏走出的革命領袖風采;兩塊多媒體顯示屏、一個互動體驗區,用新科技賦予紀念館新活力。

重新開放的紀念館,期待會成爲青少年中的“網紅打卡地”。

內容呈現特色

“展陳部分強調了五四運動孕育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領導下,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才得以成立,並正確發展。”

——漁陽裏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改造項目專家組成員 閔小益

挖掘史料呈現實物 注重還原歷史

淮海中路567弄,典型的上海老弄堂,百年前它是霞飛路新漁陽裏。

位於新漁陽裏6號二層石庫門小樓,近百年前,俞秀松、李漢俊等八名當時平均年齡24.5歲的年輕人,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領導下,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

百年後的今天,這幢石庫門小樓成爲修繕一新重新開放的“漁陽裏”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今改造落成:年輕人,“漁陽裏”等你來打卡!

▊廣場上的漁陽裏石庫門門頭

全新亮相的紀念館一共分爲六個展區。一樓爲序廳和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兩個展區。二樓展廳則以時間爲序,以歷史事件爲脈絡,共分爲“傳播馬列 思想啓蒙”、“青年先鋒 上海建團”、“培育棟樑 幹部學校”和“指導全國 星火燎原”四個展區。

建築內部設計側重複原“漁陽裏”老建築符號,展陳內容的原則強調不忘初心還原歷史。隨着對五四運動和建黨建團的不斷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史料被挖掘和展陳,聚焦於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2年團的一大期間,漁陽裏和漁陽裏培育的年輕人在共青團建立初期的歷史作用。

步入第一部分序廳,印入眼簾的新漁陽裏6號的“三個第一”,即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幹部學校——外國語學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通訊社——中俄通信社。

作爲此次漁陽裏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改陳改建專家組成員,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副教授、青運史研究專家閔小益表示,“三個第一”的展示,彰顯了新漁陽裏6號在中國建黨建團史上的重要歷史地位。

序廳的正前方,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八位發起人的藝術銅雕,由上海市美協副主席、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蔣鐵驪全新創作,展現了俞秀松、施存統、陳望道等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的八位發起人的形象。

浮雕羣像東側新增的4米×2米移動屏幕,將播放約2分鐘的漁陽裏宣傳片,介紹了八大發起人和團史發展。序廳同時還承擔了入團宣誓、開設微團課等功能。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今改造落成:年輕人,“漁陽裏”等你來打卡!

▊紀念館二樓展區——青年團八位發起人生平事蹟

紀念館二樓展陳以“圖文+實物展品”爲主,分爲四部分。

第二部分“傳播馬列 啓蒙思想——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創建”從五四時期的上海開始介紹,至馬克思主義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建立,指出了在1920年6月,陳獨秀、李漢俊、俞秀松、 施存統、陳公培在上海組建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閔小益表示,五四運動是我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寶貴之處不但讓五四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同時更表明,是五四運動孕育了中國共產黨。

由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首任書記俞秀松親筆撰寫的《青年團籌集基金啓事》,由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八位發起人之一的施存統珍藏的24本藏書,這些珍貴的實物此次都能在第三部分 ““青年先鋒 上海建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中看到。該部分強調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第一個青年團組織,還以圖文、實物、視頻等形式着重介紹了青年團八位發起人的生平事蹟。

閔小益指出,八大發起人中有三位更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因爲黨的發展需要助手和後備軍,所以就指派了較爲年輕的俞秀松、施存統等人發起成立了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得以成立並正確發展的。”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今改造落成:年輕人,“漁陽裏”等你來打卡!

▊青年團發起人之一施存統藏書

展廳第四部分聚焦““培育棟樑 幹部學校——外國語學社與漁陽裏培育的進步青年 ”,展示了外國語學社這一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幹部學校,不但介紹了校長楊明齋,祕書俞秀松,教師李達、李漢俊等,同時聚焦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蕭勁光等漁陽裏培育的先進青年,用圖文、實物等還原了他們的人生。

在第五部分“指導全國 星火燎原——從團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建立到團一大的召開”展廳看到,當時北京、天津、武漢等地開始紛紛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之後,臨時團中央在上海成立,並把團中央機關仍然設於新漁陽裏6號。

此次一樓還新增一處佔地83.8平方米的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展區通過多媒體、電子遊戲等新型科技手段,將團史、《團章》、團員證、團徽、入團流程以明白易懂、輕鬆易記的方式帶給參觀者,提供了寓教於樂的參觀學習途徑。

設計亮點

“此次改造中,館內設計上儘量保證原汁原味,復原老漁陽裏的建築符號。內容呈現上增添了不少新形式,增加可看性,但形式均是爲內容服務,保證對這段紅色歷史的還原,有助於參觀的青少年更好地瞭解漁陽裏。”

——漁陽裏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改造總設計師 胡曉雲

復原老建築符號 設計與一大成“姊妹”

上海美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胡曉雲曾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改造的總設計師,此次他又擔任了漁陽裏改造的總設計師。他介紹,此次館內設計側重複原漁陽裏的建築符號,將這座石庫門建築的尖頂、屋內立柱都進行了還原。

在二樓展廳裏,屋頂是用現代材料製成的瓦片,只要細心留意,還能發現五六個組合在一起懸掛在展廳上方的吊燈,造型與張家姆媽、李家伯伯在石庫門客堂間裏所用的吊燈一模一樣。

二樓展廳還原了石庫門建築的尖頂,讓內部空間更加寬敞。靠窗的走廊新增了一長排木質材料的百葉窗,樣式與石庫門的老式窗框無異,百葉窗可調節,天氣明媚時,陽光可透過百葉窗灑進紀念館的走廊上,在參觀的同時也能感受一番老建築的韻味。“所有的設計細節都強調與原建築相符合,用現代的工藝復原老建築的味道,讓參觀者浸入式感受這段歷史。”胡曉雲表示。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今改造落成:年輕人,“漁陽裏”等你來打卡!

▊紀念館二樓復原石庫門建築風格

展廳圖文色彩則以紅色、灰色爲主,排版、樣式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有着相似之處,“這樣設計是想與一大形成‘姊妹’關係,讓參觀者在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之後,來到漁陽裏時更有親切感和連貫性。”

多媒體展示吸引青年目光

胡曉雲介紹,紀念館在改陳改建過程中,使用了各類新穎多媒體方式,更好地生動再現漁陽裏的紅色歷史。

在紀念館兩樓,在國內展館中首次採用了三屏互動方式,更加生動地多媒體呈現當年漁陽裏的故事。青年團的八位發起人圍繞着漁陽裏舊址,展現當年在漁陽裏學習工作時的場景。

胡曉雲告訴記者,如介紹陳望道時,黑鏡玻璃上會亮起陳望道的形象,畫外音結合視頻則講述他的生平及在漁陽裏的活動情況。“屏幕有裸眼3D的藝術效果,是一個高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多媒體藝術主題秀,也能加深青年人對這八位發起人的印象。”

與此同時,在外國語學社學員展示區、早期團組織在各地建立展示區等,也採用了生動的多媒體形式。

而在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團員青年在透明互動觸摸屏前,可以瞭解團歌、團旗、團徽的歷史,查看青年大學習的視頻以及其他團史團情材料。更大的65寸互動觸摸屏上展示着中國共青團組織的發展以及團代會的相關信息,實現一鍵查詢。

團員青年想要了解電子團員證申領、青年志願者網上註冊報名等信息,這一區域也有互動顯示屏呈現。

值得一提的是,爲吸引青少年有興趣學習瞭解,此次圍繞共青團創建的歷史還將設計互動遊戲,主要以老漁陽裏和新漁陽裏、中共一大會址、大沽路團中央局舊址等爲串聯的尋寶遊戲,遊戲過程中配以歷史地圖、照片、視頻講解,使得互動遊戲操作檯成爲高人氣的區域。

展陳亮點

一份重量級“啓事” 一張跨越萬里的鐵牀

“邦人君子及當代宏達鼎力匡襄,予以惠助,俾基金有着,團務自易策動,直接爲社會青年謀公衆之福利,間接實興我國民族前途關係者綦巨!豈獨本團之幸焉?”

如此鏗鏘有力的文字,出自此次新增的展品《青年團籌集基金啓事》中,這是一份小楷書法藝術品,由俞秀松在建團初期親手撰寫。俞秀松不但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首任書記,也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

這份珍貴的史料是市政協常委、上海拙樸投資管理中心創始合夥人邵楠交授於紀念館的,首次在紀念館改造落成之後對外展出。

據瞭解,去年年初,邵楠在北京一拍賣會上偶然得知這份《啓事》,並未到現場的他先通過回傳的照片通讀了內容,一百年前青年團創辦之不易躍然紙上,讓他唏噓不已,“滿紙慷慨激昂之言,體現的是熱血青年拳拳的愛國之心。”

邵楠在通讀全文結合查閱歷史資料後,推斷這份《啓事》應寫於1920年8月青年團成立前後。拍賣會上經過了二三十輪的較量,最終被他收入囊中。

邵楠覺得,《啓事》反映了俞秀松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爲組建青年團,號召社會各界鼎力相助的歷史,是對青年團早期歷史最有力的佐證。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今改造落成:年輕人,“漁陽裏”等你來打卡!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首任書記俞秀松募資啓事

這不僅是一篇募集資金、引領青年團戰鬥的檄文,更是能穿越百年,讓如今新時代的青年感受到,青年是國家民族命運的擔當者,對國家的重要意義,以此能幫助青年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樣的自信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歷史賦予青年的。”

同樣,與俞秀松有關的新展品,還有一張跨越萬里、從新疆帶回上海的單人鐵牀,被放置在紀念館二樓展廳裏,還原了俞秀松的臥室。鐵牀由俞秀松的繼子俞敏和繼女俞雁捐贈給紀念館。

俞秀松曾在1935年前往新疆,任新疆民衆反帝總會祕書長等職,這張鐵牀就是他當年在新疆時臥室的配置。1939年,俞秀松在蘇聯肅反擴大化中遇害,時年四十歲。

1943年,俞秀松夫人安志潔從新疆出發,經重慶、江蘇、浙江等地輾轉回到上海,歷經多次搬家。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行李總以精簡爲主,但每次整理行李時,俞敏的母親最先考慮並帶上的,總是與丈夫俞秀松有關的物品。

這張笨重的鐵牀,被拆分爲牀頭、彈簧牀面等五分部,跟着安志潔,從新疆一路顛簸到了上海。俞敏說,他兒時也睡過這張鐵牀。

原創藝術浮雕、油畫重現人物風采

步入紀念館的序廳,迎面就能看到一組重達一噸的藝術浮雕羣像,這組全新亮相的浮雕羣像展現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的八名團員:俞秀松、施存統、陳望道、李漢俊、葉天底、沈玄廬、袁振英、金家鳳。

浮雕羣像寬5米,高2.7米,人物關係的主次通過浮雕的層次及薄厚變化來展現。八名發起人迎面邁步向前,剛毅硬朗,讓參觀者感受到他們走出漁陽裏的意氣風發。

浮雕羣像的創作者是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蔣鐵驪。他介紹,接到任務後就開始設計創作,從草圖、手繪稿到浮雕小稿、定稿,前後數次修改,至最後一步鑄銅,歷經半年。

在團史專家的幫助下,蔣鐵驪也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藝術資料,瞭解八名人物的經歷,從專業角度思考用什麼藝術方式呈現。

八名發起人,在一定年齡段內有若干個造型,蔣鐵驪說,對於每一名人物他都看過至少十多張史料照片,需要選取最典型的服裝、髮型和神態。就如俞秀松,作爲當時的進步青年,他有西裝造型,但最後綜合專家意見還是爲俞秀松設計了長衫造型,“如今雕塑呈現的俞秀松身穿長衫,左手拿着會議紀要,昂首挺胸邁步向前。”

這次創作讓蔣鐵驪十分重視、珍惜,也想讓更多青少年通過這組羣像瞭解共青團的發展歷史。

除了這組全新創作的藝術浮雕,位於紀念館兩樓介紹外國語學社的部分,還有一幅全新原創的油畫,油畫由上師大美院院長、上海美院特聘教授俞曉夫創作,歷時兩個月。畫作藝術性再現了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蕭勁光等外國語學社的青年學員和楊明齋等老師們,在漁陽里弄堂口交流討論的場景,青年們目光敏銳,求知若渴,奮發學習精神與救國圖強志氣躍然紙上。

漁陽裏廣場

“漁陽裏廣場以紅色文化爲基因、以海派文化爲精神、以江南文化爲格調,三種文化相融合,既凸顯紅色文化這一核心價值觀,也關注城市公共文化精神的樹立,讓城市文脈得到傳承、讓青春奮鬥事蹟飛揚。”

——漁陽裏廣場主持藝術家 金江波

淮海中路上首個紅色廣場

新增的漁陽裏廣場毗鄰淮海中路,與紀念館相隔一條弄堂。原本是一個室外停車場,在錦江國際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則變身爲上海這條繁華道路上第一個紅色廣場——漁陽裏廣場。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今改造落成:年輕人,“漁陽裏”等你來打卡!

▊漁陽裏廣場上的青春讚歌大型浮雕牆

整個漁陽裏廣場最大的看點在於青運史大事記——“青春讚歌”浮雕牆與團史大事記——“青春足跡”步道。

浮雕牆由十幅中國青年運動史大型浮雕組成,總長58米、高3.4米,所展示的內容涵蓋了五四運動、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一二九運動、青年志願墾荒活動、學習雷鋒活動、新長征突擊手(隊)活動、希望工程、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等。

更富有巧心的是,利用走道設計,浮雕牆中段鑲嵌了一扇石庫門,門楣上標有“漁陽裏”。每到重大紀念日,參觀者可以打開石庫門,直接通過走道走進紀念館進行參觀,就猶如打開了歷史之門,穿越紅色歷史時空,走進史實。

浮雕牆前的地面上,則是寬3米的“青春足跡”步道。步道上印刻着一共16條團史大事記,從第一條“1919年,隨着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完全失敗,全國輿論一篇譁然,青年學生率先在北京點燃了反帝愛國的火焰,發動了‘五四’愛國運動,並擴大至上海等全國各地。”到最後一條“2018年6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7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並發表重要講話。”一條條大事記的詳細羅列,走完這段步道,也簡要學完了共青團的歷史。

此外,廣場上設置了升旗區域,可在重要日子舉行升旗儀式,也爲青少年國旗下成長活動、重溫革命歷史、接受儀式教育等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場所。

廣場的設計與實施交給了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團隊十多名青年師生,主持藝術家爲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中華藝術宮副館長金江波。

在廣場完工前的最後階段,他和團隊幾乎天天到現場監督,在保品質保進度的前提下,還要兼顧浮雕藝術在不同光線環境下呈現的立體效果是否完美。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今改造落成:年輕人,“漁陽裏”等你來打卡!

▊修飾一新的漁陽裏廣場

金江波介紹, 漁陽裏有着特別的歷史記憶和特殊的城市文化價值,在前期設計時就注重傳承革命精神和傳遞紅色文化,着重展現爲革命事業獻身和奮鬥的標誌性人物和重要事蹟。

“在上海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戰略中,漁陽裏廣場以紅色文化爲基因、以海派文化爲精神、以江南文化爲格調,三種文化相融合,既凸顯紅色文化這一核心價值觀,也關注城市公共文化精神的樹立,讓城市文脈得到傳承、讓青春奮鬥事蹟飛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