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他看來,蘇州要與上海以及其他長三角城市間形成錯位協同關係,防止產業發展的“同質化”,使蘇州在高起點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具特色、更有競爭力。藍紹敏提出,要借勢上海城市發展新定位和日趨緊密的同城化效應,提升蘇州城市品質與經濟能級,“增強蘇州在區域發展中的集聚帶動能力”。

原標題: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重塑與上海的近鄰、緊鄰、親鄰關係

蘇州市委常委會11月5日召開會議,爲蘇州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工作定調。

據《蘇州日報》報道,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指出,要思想再解放,奮力展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蘇州作爲”。同時他也談到,把蘇州打造成爲國際化大都市和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的重要中心城市,關鍵是“要重塑與上海的近鄰、緊鄰、親鄰關係”。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蘇州相對特殊。有崑山、太倉、吳江等多個板塊和上海接壤的蘇州,被認爲是和上海同城化發展條件和潛質最好的城市。民間歷來有說法,蘇州之於上海,就如“大樹底下的碧螺春”,二者錯位發展,相得益彰。

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注意到,本次市委常委會上,藍紹敏表示,要以上海爲中心,繼續“大樹底下種好碧螺春”,同時,要用高定位高品質賦予“碧螺春”新時代內涵。

藍紹敏提出,要借勢上海城市發展新定位和日趨緊密的同城化效應,提升蘇州城市品質與經濟能級,“增強蘇州在區域發展中的集聚帶動能力”。

同時,要以上海爲龍頭,致力“一體化中建設姊妹城”,深化兩個城市之間互聯互通、互促互補,又特色鮮明、和而不同的關係。

藍紹敏說,蘇州要在更高水平上與上海形成產業互補共進、功能互利共享、生態互保共治,打造成爲“可以爲上海作出協同增強效應的現代國際大都市”。

同時,聚焦聚力製造業之都、宜居城市、開發區建設和歷史文化名城等現有優勢,打造蘇州特色標識和特色品牌,在一體化大格局中凸顯蘇州的“唯一性”。

既接軌上海、借勢上海,也要有自身的獨特性和輻射帶動力。澎湃新聞注意到,有關蘇州和上海之間的關係,以及蘇州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定位問題,學界歷來多有討論。

今年6月,蘇州市委原副祕書長、市委研究室原主任陳楚九在《蘇州日報》發文稱,蘇州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其中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接軌上海,在上海的輻射帶動下,不斷邁上發展新臺階。蘇州與上海的GDP之比,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0.12:1 提升到目前的0.58:1。

陳楚九認爲,即便如此,蘇州與上海在城市能級等方面絕不是同一等量級的。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融入上海、服務上海、更好接受上海的輻射帶動仍然是蘇州發展的主題。

他認爲,接軌上海要體現主動性。當前,接軌上海競爭十分激烈,只有搶先一步才能贏得發展先機,否則將面臨上海發展的“虹吸效應”,喪失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

要體現全局性,接軌上海與蘇州進一步擴大開放、有效配置全球高端資源不是對立的、矛盾的,而是互動的、疊加的。

陳楚九提出,要體現高端性,改變目前僅僅停留在蘇州與上海毗鄰地區合作共建的層次,在全市更大範圍來謀劃重點項目的對接與合作。

在他看來,蘇州要與上海以及其他長三角城市間形成錯位協同關係,防止產業發展的“同質化”,使蘇州在高起點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具特色、更有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