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儿童权益遭受侵害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不断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热议,被誉为祖国的花朵的儿童,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上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儿童被家暴、被遗弃、被拐卖、被残害等现象从未间断,而且十分常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频发呢?

1、传统观念误区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发展初期,人们依靠自身的体力和简单的生产工具与自然界相抗衡,人们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力量,所以拥有超凡力量的个人成为人们所崇拜的对象。尽管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个人力量的作用显得越来越渺小,但是人们的内心仍存在着对力量的向往与推崇,把力量看做是有魅力的表现。随着国家的产生,出现了一些需要维护的社会治安问题,人们把公共场所的力量征服归于国家的权力机关,但保留一些个人的权力在私人场合的力量征服权。所以,人类长久以来利用国家权力机关干预公共领域侵害行为,但同时也默认了私有领域侵害行为(如家庭暴力等)的合法存在。

在我国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家庭伦理关系。和谐和秩序是家庭伦理关系中最重要的价值。自汉朝以来,“三纲五伦”就是家庭伦理观念的核心。“三纲五伦”认为人是不平等的,生活在“五伦”关系中的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传统的亲子关系是“五伦”中的一种,“父为子纲”,子女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孩子作为父母的私有财产要听父母的话,否则就会受到父母的惩罚。几千年来,中国的家长权利以及“家长制”的长期流行有其理论和伦理的基础,家长基本上是一个独裁者,家长权威被特别强调。同时,孩子服从父母管教是“孝”之表现,不服从父母管教,则被斥之为“不孝顺”、“不听话”,因此而受罚是文化所许可的。传统文化的“三纲”、“家长”和“孝道”等观念都说明了体罚孩子是父母毋庸置疑的权利。正是如此,在国人的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同意、默许、容忍或者认可体罚等观念。这种心理不仅仅表现在施暴者,大部分受虐者也表示,这些都是家庭内部的的事务,不应该被外界干涉。

2、“虎妈”“狼爸”的错误理念

中国父母特别在意训导子女的行为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评估父母成功的一个标准是子女的学习成绩。不能符合成人标准的儿童常被看成是反常和离经叛道的。如果孩子不服从父母的“管教”,往往被认为不孝并很可能被体罚。网络上曾经报道过一些“虎妈”,“狼爸”等一些特殊的教育方式,“虎妈”,“狼爸”们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实质是用暴力的方式压迫孩子对自己的意志的绝对服从。采用这样的方式只会把孩子培养成没有独立思想,唯唯诺诺的人,这是一种“奴性教育”,会扭曲孩子的性格。“虎妈”,“狼爸”在教育孩子时给的“饥寒”已经过度,提前让孩子进行大量的超前学习,太过残忍。近乎残酷的教育形式与内容让孩子受尽磨难,让孩子们失去应有的尊重,也使得孩子们丧失了童年的乐趣,在原本应该得到快乐和宠爱的童年里过早的学习。从古至今我们都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近现代西方教育史中,卢梭提出“尊重儿童”的理念,教育工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虎妈”,“狼爸”等采取残酷的训练和不当的方法推行自己的育儿理念,单方面的把父母的想法和愿望强加给儿童,儿童处于无权地位,其意见根本不被考虑,总是自以为出于儿童利益的成人代表儿童发表意见,父母常常把自己的利益当成是子女的利益,或把子女当成是将来,而不是现在的取向。儿童被看成与成人分离的、有自己特征的一个群体,不具备成人的能力和地位,同时也完全没有把儿童和家长放在平等的教育地位上。

3、家庭关系失调

大部分受虐儿童家庭均出现家庭功能失调,无论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问题、情感问题,健康问题,还是各自的工作问题,都影响家庭功能失调,形成不良的互动模式。当家庭遇到上述问题,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时,父母会“带着情绪”管教孩子,从而影响到整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很多孩子应此成为父母的“出气筒”。这个家庭就像个生了病的人,产生了病理现象。此现象概括起来可分为: 不良的个性与行为、不良的精神状态、不良的生活事件以及不良的家庭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出现,也有可能同时出现,但都成为虐待儿童的导火索。在家庭中如果有酗酒、吸毒、赌博、下岗、精神病人员或病残人员,则更容易发生家庭暴力情况。因为这些成员不但自身可能直接成为暴力施暴者,而且他们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的经济负担和难以弥补的精神伤害,间接地增加了施暴者的不良情绪的产生,促发暴力事件发生。另外,社会地位低下、家庭经济情况欠佳、儿童疾病、非婚生育、家庭破裂、夫妻不睦或过频的应激事件等,都成为虐待和遗弃儿童的直接原因。大部分被遗弃和虐待儿童的父母自身应付生活事件能力有限或者容易冲动,当遭受挫折委屈时,更容易将怨恨转嫁到儿童身上;当例如婆媳不睦、夫妻吵架、同别人吵架、失业、与上司矛盾等家庭危机出现时,父母更加难于忍受儿童纠缠或者哭闹,容易对儿童施虐。多数施虐父母在童年就有过被虐待的经历,在这种不良的家庭气氛下,父母在照顾儿童生活时,产生困难或造成疏忽,甚至对孩童实施暴力,造成儿童虐待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家庭保姆也成为虐待儿童的肇事者,其原因较复杂,包括因受冤枉或克扣工资等报复其父母、个人素质差、不耐烦儿童哭闹等问题。我们目前披露出来的虐待儿童丑闻大多数是由家庭原因所导致的。

家庭失调的促发因素有很多,在互动层面上,家长指责儿童不听话、品德问题,这主要归因于儿童问题。在社会结构层面上,主要涉及社会竞争压力、工作压力以及家庭中父母的个人因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