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汪兆铭就是热血青年中的一个。我们说汪兆铭从一个热血青年成为一个汉奸,是他变了。

汪兆铭当年确实是非常纯粹的热血青年。
晚清末年,有识之士由于对清政府极端失望,大家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也就是只有用暴力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世济民。但是,在经过数次起义暴动失败后,大家明白,虽然清政府已经处在垂死的边缘,但是要想把清政府推翻,其实还不太容易。
于是,当时的那些热血青年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暗杀清朝的重臣们。只有杀掉几个重臣,杀掉一批封疆大吏,才没有人敢当清朝的官,清朝才会垮台。
所以那时候,热血青年的暗杀行动才多了起来。而汪兆铭就是热血青年中的一个。他自制炸弹,试图暗杀摄政王载沣。
要知道,载沣在当时是清政府实际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没当皇帝,相当于皇帝。他杀载沣,可就比那些刺杀总督或者巡抚的人的行动大胆多了,而且肯定是必死无疑,是有去无回的行动。也就是说,汪兆铭完全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如果不是最终遇到清朝突然解体,汪兆铭肯定就被杀掉了。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却在抗战中投降了日军,成为千古罪人。那么,好端端的一个热血青年,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
一、利益之争。
汪兆铭最开始投身革命的时候,他只是一个纯粹的青年,而且一无所有。他是为理想而活着的人,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成为既得利益者。
但是等到后来革命胜利,他成为孙文的左膀右臂,成为国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的时候,他就已经具有了话语权,有了利益集团。
如果孙先生一直活着,国军内部基本上能保持团结。但是孙先生不幸去世。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孙先生的那些左膀右臂们,包括汪兆铭、胡汉民、蒋中正、廖仲恺等人,必然要因为谁来掌权的问题,发生争斗。汪兆铭就算不想争斗,他也不能置身事外。因为他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大家会推着他往前走。
但是,汪兆铭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甚至他根本就不是政治家,他根本就没有处理政治事件的能力。因此,他最终不是蒋中正的对手,很快被蒋中正排除在核心领导之外。
这样一个打击,对于汪兆铭来说,显然是受不了的。所以才要想办法找到自己的抓手。当年蒋中正制造“四·一二”事变,汪兆铭不久就制造“七·一五”事变,其实就是在与蒋中正竞争。
但是汪兆铭不管怎么扑腾,都无法战胜蒋中正。蒋中正不但有政治手腕,而且还掌控了军队。汪兆铭基本上一无所有。正是在无能为力之下,他才想依靠日本人这股势力,让他重新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因此才当了汉奸。

二、性格之困。
汪兆铭的性格软弱,很容易被别人牵着走。
别的不说,就拿他的老婆陈璧君追他,最终把他追到手,就可以看出来。
陈璧君并不是美女,作为美男子的汪兆铭,一开始也并不喜欢她,而且还拒绝了她。但是,陈璧君看出了汪兆铭性格软弱,有可以改变的那一面,对汪兆铭展开了始终如一的进攻。这让汪兆铭实在是“盛情难却”,最后还是被陈璧君俘获了。
汪兆铭身边的很多人,包括陈璧君在内,都有亲日的背景。汪兆铭在政治上有些不清醒,没有看清楚全国人民的反日呼声,因此受身边人影响,就走到日本这条道上来了。
这一点,汪兆铭也是不能与蒋中正比的。
蒋中正知道,当时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抗日,而是消灭共军。但是,蒋中正一直没有否定过抗日,一直不愿意和日本合作。到抗战开始时,虽然他是迫不得已,虽然他知道抗日对他的利益选择,并不是最好的。但他依然决定打响抗日之战。这就是蒋中正强硬而又清醒的地方。

三、热血之虐。
我们说汪兆铭从一个热血青年成为一个汉奸,是他变了。
实际上,他一直并没有变。他实际上自始至终就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有着热血青年的纯粹,同时也有热血青年的简单。
而且他还一直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也希望中国能够从困苦中脱离出来,希望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正因为是这样,加上性格软弱,他才会觉得抗日没有希望,抗日最终只会走向亡国灭种。所以他才认为应该向日本人妥协,和日本人合作。他觉得这才是那时候苦难中国的唯一道路。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因此那时候他发表了不少亲日的文章。后来干脆倒向日本侵略者的怀抱。
而所有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热血青年,简单和愚蠢的表现。
(参考资料:《汪精卫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