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锦纶会馆是广州市唯一保留较完整的清代行业会馆,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迹,是''十三行''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证,印证了中国纺织行业及丝织品出口曾经有过的辉煌.。锦纶会馆是广州数百家丝织业主共同出资兴建,目的是供奉''锦纶行''(即丝制业)祖师''汉博望张骞。

锦纶会馆又名锦纶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南路,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道光24年(1844年)重修。是一座清朝的祠堂式建筑。1997年被广州市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锦纶会馆是广州数百家丝织业主共同出资兴建,目的是供奉''锦纶行''(即丝制业)祖师''汉博望张骞。据说,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寻找黄河源头,张骞乘木筏直达天河,一位妇人赠之一石。张骞回朝后将这块石头拿给善卜的严君平看,严惊讶地告诉他,这是织女用来支撑织机的石头!此后不久,张骞便创制立法传之丝织业。所以锦纶行内人认为,丝织业虽然在黄帝之时便已出现,但其技术得以发展成熟却是张骞的功劳。为感念其恩,就建了锦纶会馆来纪念他。

会馆座北向南,由南往北依次是头门、中堂、后堂的三进结构。大门两边的小阁楼,是当年会馆举办大型活动时,戏子化妆的地方。而会馆的屋脊就是修复工艺的精华所在。工艺师参照原来仅存的第三进堂屋的花脊,和利用广州市考古研究所和陈家祠提供的原材料,才让这些古色古香的灰塑得以重现眼前。走入第三进的厅堂,你可能猜不到这两个采光天窗竟然是用生蚝壳拼成的,以前的岭南民居曾普遍采用蚝壳窗,不过这么''特殊''的窗户,在民间已找不到了。锦纶会馆计划打造成纺织业博物馆,重点展示广东纺织行业历史和广绣精品。让这座幸存的行业会馆焕发新的光彩。

它是岭南典型的祠堂式公共建筑,在创建初期只有一路、一院、两进、三开间,东侧有一个侧门向西的厨房。后来又增加了第三进、并添建东厅、东阁以及西厅、西阁等部分。从正面看,锦纶会馆体现出来明显的左、中、右三路布局,左路为青云巷、东厅东倒座,中路为门庭、中堂、后堂,右路则包括西厅、后轩、西倒座等。

锦纶会馆是广州市唯一保留较完整的清代行业会馆,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迹,是''十三行''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证,印证了中国纺织行业及丝织品出口曾经有过的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