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防务世界网站2月4日引述波音公司的消息,当天美国海军和波音公司利用1架有人驾驶的F/A-18战斗机指挥2架无人驾驶的EA-18G型电子战飞机,在4次飞行中,总共完成了21项展示任务。展示证明:有人驾驶的F/A-18战斗机完全可以指挥无人驾驶的EA-18G型飞机,并为整个飞行编队提供包括前置侦察、电子压制、反辐射和早期预警等多种任务保障。美军数年前提出的所谓"忠诚僚机"的概念,目前发展已经不止XQ-58一款专用无人飞机,即使是现役的有人驾驶战斗机,也足以改装升级为无人驾驶飞机,并执行同样的"忠诚僚机"任务,而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将会对整个空战作战模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研究空军战术的专业人士都明白:空军战术飞机执行空中作战任务,特别是执行空战任务时,获得充分完整的"空中态势感知能力",是空战取胜的关键。现代各国战斗机赖以获得情报的数据链,就是为了有效提升战斗机的SA能力,以便在空战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而这一经验是在越南战争中,用无数美国飞行员的鲜血总结和验证的。

越战的鲜血促成全新的战术思维

目前全球空战经验最为丰富的无疑是美国空军,而美国空军的现代建军思想,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越南战争时期。要看懂F/A-18引导EA-18G为何能够成为改变空战模式的创新战术,就必须把时钟拨回到1968年的越南战争时期。因为越战是美军全新战术和武器装备的大检验。尽管现代很多关于战术和战史的著作都对当时美军武器提出批评甚至表示不屑。因为当时美军的各项武器,无论是M16A1突击步枪,还是AIM-7/9空空导弹,似乎都不是那么靠谱。特别是受早期"空空导弹万能论"的影响,美军第一代的F-4鬼怪式战斗机普遍没有安装机炮,而只是携带多达8枚空对空导弹,美军原以为只需要用雷达锁定目标,再把空空导弹发射出去,就可以击落敌机、万事大吉。但是现实的空战却给了美国人当头一棒:因为第一代空空导弹普遍制导系统敏感度低,经常无法有效锁定目标,美国空军甚至出现过10枚空空导弹无法击落一架越南战斗机的尴尬情况。

和第一代空空导弹不靠谱相比更可怕的是,美军飞机当时贫弱的SA能力。受技术的限制,当时战斗机的机载雷达普遍不具备下视下射的能力,因此越军战斗机就充分利用了美国空军这一弱点:从安沛或河内起飞的越军米格-21战斗机通常在低空300米高度潜入美军攻击机群后方,然后打开加力,快速爬升。因为当时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军飞机通常在6000~7000米高空飞行,而米格-21则通常爬升到8000~10000米高度,然后从背后对美军突袭机群进行偷袭。


而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无论是担任轰炸任务的美军F-105战斗轰炸机还是担任护航任务的F-4鬼怪战斗机,基本上都是导弹和炮弹打到了头上,才发觉敌人从背后摸上来了。因此在仓促间应战的美军战斗机往往因为措手不及,而被越军战斗机冲得七零八落。越军的米格-21基本不和美军纠缠,而是充分发挥自身高速性的特点,从约10000米高空对准美军机群持续俯冲,在机载导弹和炮弹打光后,继续俯冲到约500米高度改平,此时米格-21通常已经加速到2马赫左右,然后快速脱离。


越军米格-21利用美军飞机背后SA盲区发起突袭,在发起攻击后,无论是否命中目标,都一路直下,加速到2马赫后低空快速脱离,美军即使想追也根本追不上。缺乏有效SA能力的弱点暴露无遗。为此,在越战之后,美国空军研制并装备了先进的E-3大型预警飞机、美国海军则装备了E-2系列舰载预警飞机,空军和海军都把SA能力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不仅如此,当时美国空军还装备了基于F-111重型战斗轰炸机研制而来的EF-111型电子对抗飞机,美国海军同样不甘示弱,在A-6E"入侵者"攻击机基础上开发出著名的EA-6B"徘徊者"专用电子战飞机,和EF-111相比,EA-6B改进更为彻底——该机直接把原先的双座改为4座,增加了足足2名电子战军官!

不断完善进步的美军SA技术

美国海军把战斗机的SA能力分解为两个部分,并分别由不同的飞机加以提供:E-2C预警飞机,负责搜索和监视战区敌方飞机的动向,然后通过高速数据链传递给己方战斗机,并指挥己方战斗机对敌方飞机进行拦截。同时EA-6B电子战飞机负责对敌方的雷达、通信、防空导弹等武器进行电磁压制,阻断敌方防空导弹的雷达搜索和导引信号,阻塞敌方的无线电通信等,从而让敌人变成瞎子、聋子和哑巴。通过E-2C预警飞机和EA-6B电子战飞机的配合,整个战场就会对美国海军呈现一边倒的战争态势。对此美国空军的战术和海军差不多,只不过美国空军把E-2C换成了E-3A/B;把EA-6B换成了EF-111。


在实际的作战中,由于预警飞机需要背负巨大沉重的雷达,因此机动性能不佳,通常会被部署在己方空域纵深位置,并由己方战斗机负责护航。而电子战飞机则通常会伴随攻击编队深入敌方领空执行伴随式的电磁压制和反雷达作战任务。这样电子压制飞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电子战吊舱的压制效果,并且随时使用机载"哈姆"反辐射导弹,对暴露的地空导弹雷达进行火力打击。在进入新世纪后,美国海军的EA-6B电子战飞机逐步被更新的EA-18G电子战飞机所替代。


美国海军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终于有机会测试自己的一整套电子战理论,著名的海湾战争爆发了。虽然很多人都看到了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军部队持续38天对伊拉克的狂轰滥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发动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空袭伊拉克行动之前,美军的电子战部队就提前出动,并组织了代号为"白雪"行动的大规模电子干扰作战。当时美国海军的EA-6B和空军的EF-111密切配合,使用大功率机载电磁干扰系统猛烈干扰伊拉克防空部队的搜索雷达和导弹火控雷达。不仅如此,美军电子战飞机还使用"哈姆"导弹有效摧毁了多处伊军的大型防空雷达站,在开战之初就挖掉了伊拉克防空系统的"眼睛",从而为后续进攻的联军部队开辟了"安全通道"。


EA-18G型电子战飞机是波音公司在F/A-18E型双座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发的一款专用的双座电子战飞机。该机正常载荷为3个电子战吊舱,2个大型机载副油箱,2枚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同时该机还把F/A-18E的翼尖挂架改为两个固定式的电子干扰吊舱,因此所能干扰的雷达频段要明显高于前一代EA-6B"徘徊者"。由于EA-18G的电子干扰装置功率巨大,所以该机得到了一个"咆哮者"的绰号,也有些飞行员将其称为"电子咆哮",可见该机电子压制系统功率之大。


和前代的EA-6B专用型电子压制飞机不同,EA-18G虽然以电子干扰、电子压制和反辐射作战为主要作战任务,但是该机却保留了F/A-18F的全套火控雷达系统,在拆掉电子干扰吊舱后,可以当作F/A-18F型战斗机使用,因此在通用性上远远超过之前的EA-6B型电子干扰机。有一个被证实的事件是,在2009年的"红旗"演习中,美国海军1架EA-18G型电子干扰机利用自身电子压制系统功率全开,完全致盲了F-22战斗机的雷达,然后EA-18G绕到背后,将这架毫无察觉的F-22就地"击落"。从而展示了另外一个反隐身的思路——隐身战斗机需要充分的SA能力,才能有效对抗来袭敌人。而一旦利用全频带干扰系统有效干扰了F-22的机载雷达,则即使强悍的五代战斗机也会瞬间变成瞎子和聋子。

"一拖二"所带来的SA提升和空战的改变

本次波音公司展示的1架有人驾驶的F/A-18战斗机同时指挥2架EA-18G型无人电子压制飞机在某种意义上证明了美军"忠诚僚机"计划的可行性。在"忠诚僚机"计划中,美军计划研制一款代号为XQ-58,绰号"女武神"的大型无人机,并由其伴随美军F-35隐身战斗机作战,依靠无人机携带导弹、炸弹以满足F-35战斗机在隐身状态下飞机载荷的不足。


不仅如此,XQ-58女武神还可以前出到F-35战斗机前方100~200公里的区域,利用自身携带的观瞄和雷达系统提前侦察该空域的情况,而由于高速信息数据链的存在,XQ-58无人机可以实时将侦测到的情况回传给后方的F-35型战斗机,再由战斗机飞行员决策到底是攻击还是撤退。

由于有无人机在前方"探路",所以后方的有人驾驶飞机伤亡会大幅减少,甚至做到真正的"零伤亡"。不仅是先进的F-35,如今美军的测试证明老式的F/A-18型飞机也可以像"忠诚僚机"一样,伴随攻击机群进行作战。根据波音公司公布的情况来看,负责指挥EA-18G无人机的极有可能是F/A-18F型战斗机,因为如果一名飞行员同时驾驶飞机和操作指挥2架和自己飞机相当的无人机,难免会手忙脚乱。而F/A-18F型战斗机是双座战斗机,这样两名飞行员可以有效分工:前座飞行员负责驾驶飞机,后座飞行员则负责指挥两架EA-18G无人机。


如果美军无人驾驶的EA-18G和F/A-18F战斗机的配合成为一种标准模式,那么这将意味着,美国海军用于执行空战和攻击任务的F/A-18型战斗机可以独立携带伴随式电子干扰机,而且可以根据作战条件的要求选择携带1架或2架EA-18G型无人机提供伴随电子干扰服务,同时,还可以由无人机自行前出执行反辐射作战任务,即使该机被击落,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3架飞机组成的编队可以有效掩护后续的突击机群大编队,作战效率明显优于当前的美军舰载攻击机编队。特别是借助无人机的强大载荷,即使1架F/A-18战斗机也可以当作3架飞机来使用,这在以往的作战中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无人机已经在世界主流军队中广泛使用,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的作战成绩和经验。在未来的空战中,有人机带领无人机夺取制空权、执行电子压制、打击对方防空系统等等,都会逐渐成为空军作战的新标准模式。通过隐身无人机的入列服役,原本因为弹药内置导致载荷大大受损的五代战斗机可以通过无人机携带大量弹药,从而成倍提升作战效能。


不仅如此,即使是传统的非隐身四代战斗机,也可以通过指挥无人僚机形成一个作战集群,并利用电子压制能力在和五代战斗机的对抗中寻求"单项透明"的能力。由于EA-18G原本就有过"击落"F-22的记录,因此将该机改为无人机,由战斗机指挥,并负责伴随作战,将会让所有的经由EA-18G电子战飞机掩护的机群,获得能和F-22对抗的电子技术优势。这种崭新的作战方式和战术思路,非常值得某些目前依然缺乏五代战斗机且防空压力巨大的国家认真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