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但魏忠賢有個最怕的人,曾嚇得龍牀前大哭

提起魏忠賢,大家第一反映他是大明兩百多年“神一般”的人物,號稱“九千歲”,真正做到了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平心而論,魏忠賢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壞事做盡,但明熹宗臨死時卻專門叮囑朱由檢,“(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衆所周知,崇禎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了魏忠賢,朝野爲之震動。詭異的是,當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崇禎卻懷念起魏忠賢,“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這也是一部分人認爲“魏忠賢雖壞,卻撐起了半個明朝。”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但魏忠賢有個最怕的人,曾嚇得龍牀前大哭

魏忠賢權勢再驚人,能力再強,可他也就忌憚的人。天啓四年(1624年)十月,擁兵數萬的遼東督師孫承宗,突然上疏要求回京祝賀皇帝萬壽節。魏忠賢聽聞後,大駭,他顧不上那麼多,立即跑到明熹宗龍牀前號啕大哭,最終求得明熹宗“令三道飛騎止之”。

魏忠賢爲何害怕孫承宗回京,這裏面又有着什麼不爲人知的故事?孫承宗是一個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物,年近60歲才步入政壇。到了天啓二年,孫承宗憑着明熹宗老師(準帝師)這一身份,得以正式進入朝廷的政治核心。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但魏忠賢有個最怕的人,曾嚇得龍牀前大哭

當時東北局勢每況愈下,瀋陽城已經丟了,明軍防線被迫退到寧遠山海關一代,士氣越發低落。在這樣危急情況下,孫承宗出場了,他以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身份來到遼東督師。短短四年時間,孫承宗讓遼東局勢大爲改觀,修築城堡幾十座,屯田幾千公頃,失地收復,逼迫後金軍全線回撤。

就在孫承宗在遼東大放異彩時,朝內魏忠賢權勢越發驚人,他也希望能結交孫承宗,但“承宗不與交一言,忠賢由是大憾。”魏忠賢繼續陷害忠良,接連坑害楊漣、趙南星、高攀龍等,在外的孫承宗怒了。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但魏忠賢有個最怕的人,曾嚇得龍牀前大哭

作爲“木匠皇帝”明熹宗,整日搗鼓自己的木匠活,“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這樣的情況下,大臣們的奏摺往往都是最先來到魏忠賢手中,對他不利的奏摺全部被扣下。

明白了這點後,孫承宗決定回京與皇帝皇帝交談,當面揭露魏忠賢的罪行。魏忠賢慌了,孫承宗何等人物,連後金軍都微風喪膽,死黨魏廣微立即提醒:“承宗擁兵數萬將清君側,兵部侍郎李邦華爲內主,公立齏粉矣!”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但魏忠賢有個最怕的人,曾嚇得龍牀前大哭

於是,魏忠賢立即跑到明熹宗前哭訴,皇帝動了惻隱之心,連下三道命令阻止孫承宗入京,“夜啓禁門召兵部尚書入,令三道飛騎止之。又矯旨諭九門守閹,承宗若至齊化門,反接以入。承宗抵通州,聞命而返。”給出的理由是,“無旨離信地,非祖宗法,違者不宥。”

參考資料:《明史·孫承宗傳》、《魏忠賢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