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唯有辽王一系的宁靖王朱术桂,一直作为明朝宗室在郑氏军中的代表,观礼军国大事,不甘剃发易服,为满清顺民,而是决心殉国而死:『台湾有变,我再无他往,当以身殉』。清朝康熙帝,与明朝皇子朱慈炤。

太子朱慈烺(1629年~1644年,享年15岁)。
定王朱慈炯(1632年~1679年,享年47岁)。
永王朱慈炤(1633年~1708年,享年75岁)。
都是被清朝以“假冒前明皇子”之罪杀害。
公元1699年,清朝康熙帝在南京拜祭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以此收买人心,又召谕天下,要「访察明室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
当崇祯帝四皇子朱慈炤被清廷发现,虽然他此时已经是75岁高龄,在清朝治下隐姓埋名六十多年,根本无“反清复明”之念,却还是全家都惨遭杀害!

清朝康熙帝,与明朝皇子朱慈炤
朱慈炤,崇祯六年三月初七出生,生母是皇贵妃田氏,崇祯十五年三月,时年九岁封永王。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崇祯帝于煤山上吊殉国,留下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这三个皇子,让他们各自逃散。

李自成俘虏了他们,不久却在山海关败于清军,兵败西归途中,便将三个皇子放走,让他们自谋生路。

李自成与明朝太子朱慈烺
清军入关时,是打着“帮明朝报仇、剿灭李自成军”的旗号。摄政王多尔衮更冠冕堂皇宣布,要“善待”和“恩养”明朝宗室。断了一臂的长平公主也被安置在其外祖父周奎府上,与驸马周世显成婚。
然而,没过几个月,太子朱慈烺到周奎府上,与长平公主相认。公主和弟弟抱头痛哭,(【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多尔衮和清廷却硬说此人是假冒太子,将他横加杀害。
长平公主遭此锥心之痛,万念俱灰。没过多久,已怀有四个月身孕的长平公主,母子皆亡,或许是服毒自尽,亦可能是被清廷杀人灭口。
当时,陪都南京有一整套明朝中枢的备份班子,如果有一位正统皇子,就可迅速凝聚人心。然而,就因为三个皇子谁都没有及时赶到,所以才爆发了“福王”“潞王”的皇统之争,直接令南京众臣人心涣散。
江北四镇的武人军阀,也因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弘光皇帝之功,得以掌握江北的军政大权,形同割据军阀。

很快,割据两湖的宁南伯左良玉,打着拥戴正统的名义起兵东进,千里江防被满清不战而下,弘光政权覆灭。
此刻,八旗兵锋已经席卷了神州大片疆土,清廷认为明朝宗室再无可资利用的政治价值,便对他们开始了大肆杀戮。
清廷不但发动“金印案”,一次处决13名被羁押在北京的明朝藩王,更公开发布谕旨:【凡故明宗室……若穷迫降顺,或叛而复归,及被执献者,无少长尽诛之!】(明朝朱氏宗室,如果是迫于无奈才投降,或者反抗过满清却又投降,或者被属下挟制投降,无分年龄老少,全部斩首!)
八旗军在攻略各府县的历程中,更将捕获的一个个明朝宗室,近乎杀戮殆尽!

隆武年间,鲁王朱以海割据浙东,自称监国,不听福州的隆武帝朱聿键号令,两相争斗中,浙东轻易丢失于满清,八闽大地无险可守。

福州陷落,隆武帝殉国,他弟弟唐王朱聿鐭自称绍武帝,血缘更近的万历帝之孙、桂王朱由榔自称永历帝,两个政权争夺南明皇位,“拥唐”“拥桂”自相残杀,才一个月功夫,就被南下的满清军队趁虚而入,占了广东,一次性处决24名明朝藩王。
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没有一位能代表真正正统的皇子,给南明政权造成了多大的损伤。人人皆知,崇祯皇帝的皇子只要还在人世,单凭“正统”二字,他就是无可置疑的南明之主!其正统性之高,即使是殉国的隆武帝和永历帝也不及不上。
那么,在此期间,朱慈炤身为崇祯皇帝的嫡亲皇子,他又在做什么呢?他一方面隐姓埋名,娶妻生子,当了一个乡下教书先生,仿佛要在满清治下安心当顺民,一方面又严格按照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给六个儿子取名,都用“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是带有“土”部的怪字。
朱元璋给燕王朱棣一脉定的取名规矩:【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为了反清复明,不知多少大明将士、汉家英雄浴血奋战,慷慨死难,他们不知抱过多少次期望,指望能找寻崇祯帝三位皇子的下落,可次次都是落空。
当其之时,满清王朝并非一手遮天,更曾有李定国、郑成功等诸位忠勇将士,累次反攻,也曾大破清军。在南明和满清相持的那些年,清军之势虽然猖獗,但海内百万忠义之士,南明数十万将士百姓,仍然心念大明,势要与满清奋战到底。

南明晋王:李定国
乘其时也,朱慈炤既真是崇祯皇帝的遗孤,大明天下本是他的祖业,是大明太祖高皇帝、一代民族英雄朱元璋的栉风沐雨,百战得国而来。他若能挺身而出,登高一呼,将给天下带来何等震动,南明将士们又将怎样士气大振?各地官吏望风景从之下,收复中原,重回旧都,或许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梦想了。
当然,朱慈炤不肯亮明身份,或许也有他自己的疑虑。毕竟郑成功将军是隆武皇帝钦封的“国姓爷”,李定国将军扶保的一直是永历皇帝,他们是满清的心腹大患,于崇祯烈皇的嫡系子孙,或许却也未必是福。因此,从朱慈炤看来,进可攻、退可守,留有余地,观望风色,自可随机应变,毕竟『假作真时真亦假』。
所以,当李定国西南大反攻,连斩满清名王的时候,朱慈炤在满清治下当顺民;当郑成功啸聚东海,直逼南京的时候,朱慈炤还在满清治下当顺民,他逃避责任,苟且偷生,却不敢挺身而出,其实是虽生犹死。

南明延平王:郑成功
公元1662年,永历帝昆明被杀,李定国呕血而亡,郑成功忧愤而死,不久后,李来亨投火自焚,清廷基本扑灭了神州大陆的反清烽火。
公元1668年,满清康熙帝终于宣布,从此对明朝朱氏宗室“网开一面”,放他们一条生路:「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

然而,公元1679年,崇祯三皇子、定王朱慈炯,被清廷捕获。原来他于甲申国破后,遁入空门,出家为僧,逃亡了三十多年。当吴三桂“三藩之乱”爆发后,他被一伙趁乱起兵的草莽之士裹挟,从此陷身于湘中地区。

朱三太子:定王朱慈炯
满清安亲王岳乐的大军,进剿武冈州枫木岭,将他抓获,解送京师。
然而,清廷当即翻脸,宣布:「彼时朱慈炯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约是假」,便又一回指鹿为马,以“假冒前朝皇子,谋反作乱”,将朱慈炯处死!
公元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灭郑氏政权。流亡在此的众多明朝远支宗室,因为血缘和皇室距离太远,已不构成太大威胁,因此侥幸得以活命。他们被清廷收缴谱牒和印信,安置于山东、河南等地,从此务农为业。
唯有辽王一系的宁靖王朱术桂,一直作为明朝宗室在郑氏军中的代表,观礼军国大事,不甘剃发易服,为满清顺民,而是决心殉国而死:『台湾有变,我再无他往,当以身殉』!
于是,当清军克澎湖,郑克塽决定投降,朱术桂冠裳束带,佩其印绶,拜辞天地、祖宗,招耆旧从容饮别,以家财分赠之。又书五绝一首,结帛于梁,自经而绝:【艰辛避海外,总为几茎发。于今事毕矣,不复采薇蕨。 】
他的几位侧妃也盛装打扮,自缢于中堂,一同殉国殉夫:『王能全节,妾不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愿赐尺帛』!

自此之后,华夏疆土之内,再无大明衣冠!

宁靖王朱术桂与其诸妃塑像
到了公元1708年,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炤被发现时,他原本只想自己妻儿们好好活下去,苦苦哀求乞命,

岂知康熙帝却不肯网开一面,而是悍然宣布:「朱慈炤虽未必有反清之行,但未必无反清之心!」将朱慈炤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连同朱慈炤的一妻一妾,六个儿子,三个女儿,一个孙子,全家十三口尽数遇害,或被迫自尽。大明崇祯皇帝的血脉,甚至是此前泰昌皇帝、万历皇帝、隆庆皇帝、嘉靖皇帝的全部血脉,至此断绝!
朱慈炤苟且偷生六十年,终究不得善终,满门灭绝,七旬老翁如此下场,固然及其悲惨,但也是他心甘情愿在满清治下当了几十年顺民,求仁得仁而已。
当然,朱慈炤忍辱负重,挣扎求存,到底也是为延续大明嫡枝、延续崇祯皇帝的血脉,也可说是情有可原。
最蠢的还是太子朱慈烺,当真相信了清廷会恩养他当一个安乐公的谎言,才几个月苦日子都熬不住,就跑到北京自投罗网,最后被亲外祖父周奎出卖,以冒牌货的身份被杀。对这种人实在没什么可同情的,只能说其下场是【活该】了。
——这样没出息的人,就算让他提前去了南京,真能中兴大明?天方夜谭吧。
相比之下,宁靖王朱术桂虽然是宗室疏属,一生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在台湾还要自己辛苦劳作,以为生计,但他最后明明可以当顺民而苟且,却甘愿殉国的风骨,不愧为一代传奇英雄朱元璋的子孙,也给大明王朝划上一个悲壮的休止符。

宁靖王朱术桂之墓
君臣甘屈膝,一夫独悲伤。去矣东宁事,烈哉宁靖王!
捐身酬太祖,骚首泣苍穹。凛凛人如在,谁云明已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