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話立冬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皇宮裏,設了專門掌管曆法祭祀的官吏,每天查天象觀星宿,勤謹計時。立冬前三天,即擬寫日期告知皇帝。皇帝自然也不怠慢,沐浴齋戒,不再飲酒,也不再喫葷腥,每日晨定昏省,清除心的不淨,留一份虔誠莊敬,爲的只是“迎冬”。

那真是一場盛大的迎接儀式。三公九卿跟隨且不必說,車旗服飾都也換成了黑色,笙歌流觴,伴着飄飛的衣袂,穿過竹枝的迴廊,走過蒼苔的階影,一路浩浩蕩蕩趕往北郊。

玄冥陵陰,蟄蟲蓋藏。草木零落,抵冬降霜。易亂除邪,革正易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條理信義,望禮五嶽。籍斂之時,掩收嘉穀。

這曲子名叫《玄冥》。從北郊回來,皇帝要賞賜棉衣給羣臣和侍衛,還要遣送米糧炭火,撫卹孤寡。

迎來了冬,也就意味迎來了寒。風颯颯,寒煙連着衰草,最是初冷乍寒難息,所以,要賞棉衣,賜米糧,以示體恤之心。

這一幕,是迎冬儀式的一部分,卻又是這般慰人心腸。隔着千年的歲月,去遙想,去揣度,這裏面固然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意願,而那迢遞於萋萋寒風中的暖意,也終是不可忽略。

“立冬”,是一個看着就冷的節氣名。你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了,應該學會不用媽媽催,穿上你的秋褲了吧?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萬物收藏,爲四時打個結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同立秋一樣,在古代,立冬也是個重要的時空節點。《說文解字》中寫到:“冬,四時盡也”,冬的本義便是終結,它其實是先民結繩記事的繩結,人們在線的兩端都打上結,就是冬的形象。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

自然界陰盛陽衰,

萬物都潛藏陽氣,

以待來春。

農諺的三候

便是自然對我們的美好告知——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一候水始冰:《周易》“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在黃河流域,水面上開始出現很薄且不堅實的冰。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二候地始凍:立冬之後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爲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三候雉入大水爲蜃:再五日雉入大水爲蜃,這其實是與“雀入大水爲蛤”相對應的。《本草綱目》中提到:“車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氣爲樓臺,又嘗聞海旁蜃氣成樓垣。”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爲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而這海市蜃樓便是大蛤(即蜃)吐氣而成。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萬物都開始收藏蓄養,人在此時也應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正如《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堅持“見到太陽再出門”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秋冬相交,進補好時節

立冬這一天,能讓人喫出放假般的快樂。“立冬補冬,不補嘴空。” “北喫餃子南喫鴨。”喜歡立冬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有很多關於喫的俗語,可以用充足的理由說服自己——該補補身體啦。立冬,我們能理直氣壯地喫點什麼呢?

餃子

北方人民逢節都有喫餃子的習俗,恨不得在每個重大儀式或者重要節氣裏都要求有餃子的身影出現。餃子相傳由張仲景首創,世人敬仰的醫聖又在立冬去世,爲了紀念他,人們在立冬喫餃子。而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日子,餃子又恰有“交子之時”的意思,所以立冬之時,又怎麼能缺少一碗熱乎乎的餃子暖暖身子呢?有人說,立冬喫餃子,撈出鍋後不能馬上喫,要一隻一隻擺放在洗得很乾淨的篩子裏,稍微晾一下。這是爲了在喫之前先敬土地神,感謝他在秋天裏慷慨的給予。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天津等不少地方立冬一定要喫倭瓜餡餃子。但因爲立冬時節已經很難買到倭瓜,所以當地人在夏天時就買好了倭瓜儲存起來,專等立冬這一天包餃子喫,可見對倭瓜之情真意切。

各類肉食

少了肉還叫過節嗎?中醫認爲,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喫些雞鴨牛羊。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人氣爆棚。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羊肉爐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薑母鴨

立冬如此多美食,可以算一個很良心的節氣了。叫上三五知己,趁這個機會好好犒賞一下自己吧!

筆凍墨凝,卻也愜意舒緩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立 冬

明日立冬丨凜冬將至,願你心中溫暖如初

暮色幽深裏,讀李白的《立冬》,忍不住笑起來。窗外人家的燈盞,裹着淡淡的光暈,悄無聲息地疏落在暮色深處,像歷史的碎片,覆含暖意,卻又靜如遠古的洪荒。一個回顧,就泅開了千古的傳奇。

最苦寒的日子,中國的老百姓也能把它過成良辰。立冬,也可以是如此多姿多彩,活色生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天正式粉墨登場。

冬天來了,寒冷也就漸漸來了。大約1300年前的一個立冬之夜,大詩人李白就感受到了這份寒意。天冷得把筆墨都給凍住了,也罷,乾脆偷個懶,不寫新詩了,正好溫一壺美酒,醉眼恍惚間,卻把墨花月白看作雪落山村。“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詩仙一首《立冬》,用詩意溫暖了這個寒冷的日子。

寒冷來了,需要溫暖的還有故宮的太平缸。太平缸平時貯滿清水,一旦失火,可就近取水滅火。立冬了,水快結冰了,趁着太平缸裏的水還沒結冰,宮人們趕緊給大缸“穿衣戴帽”,蓋上被子。蓋被子還不頂事,那就給它們加個“火爐”,在缸底燃燒木炭保溫,以便隨時取水滅火。

對於寒冷,人多避之唯恐不及。但之於黃酒,那可是福音。立冬,是黃酒的好日子。“年年立冬如約至,戶戶釀酒滿城香。”隨着立冬的到來,中國黃酒之鄉浙江紹興開啓了傳統“冬釀”。從立冬到第二年立春的這段時間,最適合做黃酒。天冷水凜,水中細菌雜質減少,水體清冽,水質好,加上溫度低,可確保酒在長時間的低溫發酵中形成良好的風味。人們把這段時間稱爲“冬釀”。熬過春,熬過夏,熬過秋,黃酒在冬天等來了它的黃金時期。萬物有時,此其謂也。冬釀有約,一杯香醇,琥珀生光,祭神敬祖、待客送人、自酌自享,是煙火人間裏最溫暖的慰藉。

立冬,也是金華火腿開始“十月懷胎”的日子。金華火腿是“慢工出細活”的最佳註腳。經歷上鹽、整形、翻腿、洗曬、風乾等28道工序,從鮮豬腿到火腿,10個月的時光已悄然而過。而醃製火腿必須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立冬前後是最佳時期。立冬時分,成千上萬只火腿齊齊沐浴在陽光之下,如“一排排紅色的驚歎號”,亮瞎了人們的眼睛。

黃岩蜜橘、溫嶺高橙、玉環文旦則在這時進入採摘的最佳時期。碧翠的葉,金黃的果,清新的香,握在手裏,渾圓的一個,咬一口,馥郁甘甜,日子似乎也甜美圓滿起來。舊時,黃岩的橘農有“種橘福”的儀式。每年立冬,橘子沉甸甸地掛滿枝頭,橘農們紛紛相約同時開摘。開摘的頭夜,橘林裏熱鬧開了。家家戶戶擺出熟豬頭等祭品,點燃香燭,祭祀橘神,祈求橘神保佑橘子豐收、銷路暢通。是夜,一些婚後多年沒有生育的婦人悄悄約好,到結橘最多的僻靜橘林中去“打生”。“打生”時,一婦人手執橘枝去打另一婦人,邊打邊問:“會生嗎?會生嗎?”被打的婦人含羞答道:“會生的!會生的!”民間流傳的“打生”歌,畫出了這幅充滿風情的民俗畫:“紅橘樹下夜三更,女伴相邀去打生。不管旁人來偷聽,‘會生’自己喊連聲。”

等待收穫的,還有杭白菊。立冬前後,杭白菊開成浩瀚的海洋,隨風湧起一波波銀錦似的波浪。採花、蒸青、晾曬,小城桐鄉的空氣中到處瀰漫着杭白菊特有的清苦香味。一年一度的桐鄉菊花節也適時舉行,菊花裝扮了整個城市,一片“香雪海”,讓人心曠神怡。

“立冬補冬,補嘴空。”一年農忙漸至尾聲,用美食犒賞一下自己,是最自然不過的事。北方過立冬,愛喫餃子。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喫。江南人家則多以雞鴨魚肉爲大補。“立冬喫一雞,滋補一冬春。”“立冬羊肉賽人蔘。”都是老祖宗們的心得。家鄉人補冬,喜歡加酒,雞蛋酒、糯米酒,還有黃魚酒、湖鰻酒、青蟹酒等,這些黃魚呀、湖鰻呀、青蟹呀,加黃酒燉後,不僅鮮香,而且滋補。

如此看來,苦冬不苦。最苦寒的日子,中國的老百姓也能把它過成良辰。立冬,也可以是如此多姿多彩,活色生香。(文<葉子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