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召開在即,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領導小組辦公室4月22日發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報告指出,2013年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爲主要內容紮實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歷史定格了這個永恆的瞬間,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樑,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5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富有魅力,也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認可和接納,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佐證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已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其他區域組織等有關文件中。

數據看似抽象,卻充滿張力。報告指出,2013-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於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佔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7.4%。在這些數據背後,最深切感受到變化和享受到實惠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衆:從“中企來了,我們的油田變了模樣”,到“自來水入戶,我們再也不用喝發黃的井水了”……這由衷的話語,道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現實成就,也點明瞭共建“一帶一路”具有磅礴力量的原因所在。

習近平指出,要以我國發展爲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事實正是如此,統計顯示,多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持續成爲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中國發展起來了,但不會孤芳自賞,更不會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簡言之,“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更爲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帶來巨大機遇。正因如此,從首個加入“一帶一路”的加勒比國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到首個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的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再到首個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的G7國家意大利……截至2019年3月底,中國政府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173份合作文件。每個特殊的歷史節點,總蘊含着深刻的歷史意義,“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這是因爲“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順應了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也順利了浩蕩的歷史發展大勢。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更屬於世界;根植於歷史,更面向未來;着眼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爲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經濟全球化作出了中國貢獻。

去年8月27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週年座談會上強調:“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佈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建設“一帶一路”正在走深走實,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正如報告所稱,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所形成的5大類、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已經全部得到落實。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我們既要看到共建“一帶一路”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更要看到“一帶一路”充滿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發展前景。“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只要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繼續踐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而通”,彼此要多拆牆、少築牆,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就能追求到百花齊放的大利,而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

“春生萬物長,雨落逢初夏”,在這萬物並秀、生機勃勃的季節,我們迎來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新起點,新作爲,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我們堅信,“一帶一路”建設將爲世界經濟注入更強勁動力,爲各國發展開闢更廣闊空間,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諮詢更多考試信息、獲取免費資料請加入19雲南三支一扶考試羣776857880,關注微信公衆號“雲南三支一扶考試(ynszyfk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