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忠在选拔随行人员时,别出心裁,将俘虏营中十几名愿意加入红军的士兵,和七名我军士兵混编在一起,假扮成了一支从粤西撤退的国军部队。眼看就要到达晒经关了,突然遇上了敌军的便衣队,刘忠示意俘虏排长上前斡旋。

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后,刘忠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侦察科长,负责为红军大部队开路。

此前,刘忠并没有类似的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以超出常人的能力和毅力,从零开始学起,逐渐掌握了侦查工作的精髓,承担起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侦察重任。

面对敌军的一道道封锁线,刘忠知道,硬攻是不行的,必须采取更机智的策略去应对。

湘江,是敌军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遇上阴雨天,更是寸步难行。刘忠下令,全部换上国军士兵的衣服,在雨中泥泞的小路上,摸爬滚打着前进,等到了湖南道县时,一个个都成了满身泥水的落汤鸡。

敌军以为他们是援军,连忙派人前来接应,一上来就对刘忠等人嘘寒问暖。刘忠不动声色,将计就计,模仿国军高官趾高气昂的腔调,对入城后的住宿、饮食等问题提了一大堆条件。接应的人陪着笑脸,把刘忠等人迎进了城。

进城后,刘忠暗中摸查好当地的情况,汇报给军团司令部,里应外合,拿下了道县。

1935年,刘忠得到上级指示,红军渡黄河需要经过晒经关,所以,必须提前将这个关口拿下。

“晒经关”位于四川汉源县西南部,传说当年唐僧取经时,曾在这里晾晒经书,由此得名。

刘忠在选拔随行人员时,别出心裁,将俘虏营中十几名愿意加入红军的士兵,和七名我军士兵混编在一起,假扮成了一支从粤西撤退的国军部队。

眼看就要到达晒经关了,突然遇上了敌军的便衣队,刘忠示意俘虏排长上前斡旋。这位排长向便衣队长递了根烟,用流利的四川话抱怨起行军途中的不易,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便衣队以为遇到了友军,热情地招呼刘忠等人喝酒,还表示愿意为他们领路。就这样,刘忠没有浪费一兵一卒,就顺利地占领了晒经关和其他两个隘口。

红军路过草地时,食物短缺,刘忠不仅要负责侦察敌情,还要肩负起帮大军“侦察粮草”的任务。

侦察兵走在队伍最前面,如同“神农尝百草”一般,尝遍各种野菜,为大部队筛选出哪些野菜是可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

这可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万一吃到了有毒的野菜,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刘忠等人眉头也不皱一下,将难以下咽的野菜送到嘴里,有时会轻微中毒,头晕目眩,就赶紧催吐出来。

就这样,刘忠率领大家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将草地上所有能食用的野菜种类都记录了下来,大大地缓解了粮食的紧缺,为战友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帮助大军胜利走出了草地。

长征结束后的庆功宴上,聂荣臻对刘忠大加表扬说:“红军的胜利离不开侦察科在前面探路,而刘忠作为红一军团的侦察科科长,可谓先锋中的先锋!”

1955年授衔时,刘忠被授予中将军衔,大家向他道贺时,他却说:“我只是一个幸存者,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要归功于革命先烈和各战场流血牺牲的烈士们。”

2002年,刘忠将军与世长辞。临终前,刘忠特地叮嘱女儿,把自己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两万块钱,全部捐给老家福建上杭县的小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