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很少有人知道就是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被鲁迅痛骂的那个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

因为《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杨荫榆成了一个“反面人物”。那么,真实的杨荫榆真的如此吗?

杨荫榆出身于江苏一个书香门第,还是杨绛的三姑母,杨家虽然是书香门第,但思想封建,家里人不管杨荫榆愿不愿意,擅自做主将她嫁给了蒋家少爷。

这位蒋家少爷患有痴呆,杨荫榆接受过现代教育,对这种包办婚姻自然非常抗拒,嫁过去的第二天就回到了娘家。

从此,杨荫榆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学习中,先是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来又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不久,杨荫榆就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到北京,让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杨荫榆的教学理念就是:学习是学生的本职,除了学习,不能参加任何游行示威活动。但是她不知道,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学生们,对她这种专制思想充满了厌恶,她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1924年秋季开学时,因为南方发大水以及江浙战乱,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到校。杨荫榆为了整顿校风,决定“杀一儆百”,凡是没有按时回校的学生,都将被开除。

但是,杨荫榆最后只开除了三个平时就不听话的学生,对那些和自己关系好的学生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明显不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学生的严重不满,请求教育部撤换校长。

但是,北洋政府却力保杨荫榆,对学生的请求充耳不闻。

后来,五卅运动爆发,学生自发组织后援会,支持上海人民反帝斗争,杨荫榆竟要求军警入校,刘和珍、许广平等学生骨干被打伤。

鲁迅得知后,非常愤怒,写下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对杨荫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只好撤销了杨荫榆的校长之职。

杨荫榆被撤职后,仍然没有放弃教育,先后在苏州女子师范和东吴大学教学,但还是不受待见,无奈之下,她只好自己开设了一家女子学社。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本人找到杨荫榆,请她出任伪职,遭到杨荫榆的严厉拒绝。

后来,杨荫榆看不惯日军的胡作非为,向日军递交了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且屡次去日军军营抗议,要求日军停止烧杀抢掠。

同时,为了保护妇女们,杨荫榆将女子学社扩建成庇护所,对于那些来求助的人来者不拒,全力保护每个人的安全。

1938年元旦,杨荫榆外出时,被两个日军盯上了,将她枪杀在了吴门桥上,就这样,中国首位女大学校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年仅54岁。

鲁迅先生恐怕不会想到,他的一篇《纪念刘和珍君》将杨荫榆钉在了耻辱柱上,但是杨荫榆却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骨气,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