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很少有人知道就是在《紀念劉和珍君》中,被魯迅痛罵的那個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榆。

因爲《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楊蔭榆成了一個“反面人物”。那麼,真實的楊蔭榆真的如此嗎?

楊蔭榆出身於江蘇一個書香門第,還是楊絳的三姑母,楊家雖然是書香門第,但思想封建,家裏人不管楊蔭榆願不願意,擅自做主將她嫁給了蔣家少爺。

這位蔣家少爺患有癡呆,楊蔭榆接受過現代教育,對這種包辦婚姻自然非常抗拒,嫁過去的第二天就回到了孃家。

從此,楊蔭榆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學習中,先是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後來又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

回國後不久,楊蔭榆就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到北京,讓她擔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成爲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楊蔭榆的教學理念就是:學習是學生的本職,除了學習,不能參加任何遊行示威活動。但是她不知道,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學生們,對她這種專制思想充滿了厭惡,她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1924年秋季開學時,因爲南方發大水以及江浙戰亂,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到校。楊蔭榆爲了整頓校風,決定“殺一儆百”,凡是沒有按時回校的學生,都將被開除。

但是,楊蔭榆最後只開除了三個平時就不聽話的學生,對那些和自己關係好的學生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個明顯不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學生的嚴重不滿,請求教育部撤換校長。

但是,北洋政府卻力保楊蔭榆,對學生的請求充耳不聞。

後來,五卅運動爆發,學生自發組織後援會,支持上海人民反帝鬥爭,楊蔭榆竟要求軍警入校,劉和珍、許廣平等學生骨幹被打傷。

魯迅得知後,非常憤怒,寫下了著名的《紀念劉和珍君》,對楊蔭榆進行了強烈的抨擊!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北洋政府迫於壓力,只好撤銷了楊蔭榆的校長之職。

楊蔭榆被撤職後,仍然沒有放棄教育,先後在蘇州女子師範和東吳大學教學,但還是不受待見,無奈之下,她只好自己開設了一家女子學社。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本人找到楊蔭榆,請她出任僞職,遭到楊蔭榆的嚴厲拒絕。

後來,楊蔭榆看不慣日軍的胡作非爲,向日軍遞交了用日文撰寫的抗議書,並且屢次去日軍軍營抗議,要求日軍停止燒殺搶掠。

同時,爲了保護婦女們,楊蔭榆將女子學社擴建成庇護所,對於那些來求助的人來者不拒,全力保護每個人的安全。

1938年元旦,楊蔭榆外出時,被兩個日軍盯上了,將她槍殺在了吳門橋上,就這樣,中國首位女大學校長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年僅54歲。

魯迅先生恐怕不會想到,他的一篇《紀念劉和珍君》將楊蔭榆釘在了恥辱柱上,但是楊蔭榆卻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骨氣,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相關文章